黄骅三处建筑上榜沧州市2018年度历史建筑名录

黄骅三处建筑上榜沧州市2018年度历史建筑名录

近日,沧州市公布了2018年度历史建筑名录,我市三处建筑被收录其中,分别是常郭镇张氏家祠、碉堡,旧城镇战备地下医院。

张氏家祠坐落在常郭镇前六十六村,是我市唯一一座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家祠。张氏家祠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进行了续建,一直保留至今。家祠坐落在村南头,坐北朝南,独门独院,分南北两房,左右由青砖高墙连接。南房由门楼、过厅、东西厢房组成,门楼的大门为两扇黑漆木门,抱鼓型石门墩,一尺高的门坎儿相连;北房是正厅,单檐歇山式,覆盖着青瓦,屋脊装饰各种兽首,正厅门额上悬挂“张氏家祠”牌匾。正厅内方砖铺地,供案上供奉着世代祖先牌位。2010年,张氏家族经过商议重修家祠,经过一个多月的修缮,家祠终于恢复原貌。

黄骅三处建筑上榜沧州市2018年度历史建筑名录

黄骅三处建筑上榜沧州市2018年度历史建筑名录

旧城镇“战备地下医院”位于旧城村,建于上世纪70年代备战备荒时期,医院整体埋藏于地下,为砖混结构,内设大小房间27个,化验室、手术室、病房、药房等设施一应俱全。2015年3月,黄骅市启动地下战备医院修复工程,最大限度还原当时历史风貌,适当新增旧城革命人物事迹及“红色记忆”文化墙展示,将文化资源修复与红色主题教育有机结合,打造当地新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工程。同年12月,黄骅市旧城镇“战备地下医院”正式对外开放。

黄骅三处建筑上榜沧州市2018年度历史建筑名录

常郭镇碉堡位于常郭村,当时的常郭村是冀东平原的战略重镇,为阻止日寇南侵,1937年国民革命军29军奉命派工兵在常郭村四角修建四座碉堡和二道战壕组成抗战工程体系。当时时至汛期,阴雨连绵,号召数万民工分水、旱两路从沧州车站徒步肩挑运输水泥、钢筋、木材等材料运到常郭村,用时不到一个月建成,至今已有79年的沧桑历史。

黄骅三处建筑上榜沧州市2018年度历史建筑名录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加强沧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经研究,同意将常郭镇前六十六村张氏家祠、常郭镇常郭村碉堡、旧城镇旧城村战备地下医院等22处建筑列为沧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并予以公布。

记者:李秀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