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一帶一路”為四川提供機會 向南發展潛力巨大

開篇語

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週年,五年之間,響應“一帶一路”的聲音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共商、共享、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原則得到了世界的肯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踐行讓“一帶一路”倡議具有了長久的生命力。

在“一帶一路”上,四川無疑是一個重要節點和高地,也是“一帶一路”向南發展的前沿。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就指出,四川未來要輻射南亞和東南亞兩大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回望五年,封面新聞專訪五位參與“一帶一路”政策研究的權威專家,深入剖析了“一帶一路”倡議取得成功的原因、未來發展的生命力所在以及四川在整個“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向。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人物

張建平,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西亞非洲所所長。曾任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曾為聯合國、世行等國際機構提供諮詢和開展研究30多次。曾在國務院新聞辦宣講“一帶一路”。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一带一路”为四川提供机会 向南发展潜力巨大

東南亞、南亞

潛在市場需求待開發

“一帶一路”倡議為四川提供了深度融入世界的機會,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可走出去外,四川還擁有非常深厚的歷史人文積累。”張建平在四川調研時發現,大量四川企業已在“一帶一路”很多國家“走出去”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在“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在產業、產品、人才、資本、信息流、物流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

張建平表示,隨著四川的開放度越來越高,國際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產業轉型升級在中西部地區具有引領性地位。

“四川的位置對帶動整個中西部地區開放發展,包括促進中國和歐洲在大陸上的銜接、深化經貿關係,包括輻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擁有非常有利的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和人文環境。”張建平指出,特別是產業對接、產能合作等領域,四川企業能幫助我國周邊發展中國家改善基建,進行文化交流。通過更好塑造營商環境和相互信任的基礎,進一步密切貿易和投資關係,開拓市場空間,尤其是南亞和東南亞市場空間,四川會從中獲得新的增長動力。

張建平還特別強調了四川的“向南發展”,他指出,目前東南亞正迅速承接來自中國的產業轉移。中國和東盟間,有著產業、貿易、投資、金融全方位的深化合作。此外,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人口眾多,潛在市場需求龐大,四川要輻射南亞和東南亞兩大市場,發展潛力無疑是巨大的。

“一帶一路”倡議一個主要成就

是合作理念被聯合國接受

張建平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一個主要成就,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被聯合國接受,寫入到文件中,作為全球治理新的合作理念。”

對倡議取得成功的原因,張建平認為,過去很多年,西方國家在推進區域一體化、推進全球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建立了很多規則和體系,但我們也意識到,僅僅這些老辦法,並不能完全滿足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

張建平打比方說,西方區域一體化模式比較像西藥方,這種藥方每種成分清晰:關稅降到什麼水平、非關稅壁壘去除到什麼程度、投資市場準入擴大到什麼程度,都很清晰。一旦用了這個藥方,馬上會出現貿易創造、投資增加和GDP增長,但它的缺陷是,如果不談判,不籤法律文件,就見不到效果。

中方的“五通”合作,張建平比喻成中藥方。它的成分是複雜的,相互平衡和相互促進的,隨著時間推移,合作效果會逐漸體現。

他認為,中國要努力把“中西醫”結合起來,這樣合作效果會更系統和多元。

“一帶一路”是長期合作進程

朋友圈還將不斷擴大

張建平指出,“一帶一路”是一個長期發展和合作的進程,它的“朋友圈”還會不斷擴大。

他認為“一帶一路”為所有合作伙伴,包括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了新機遇,讓他們能在新的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體系構造進程中找到產業環節和增長點,這樣就會有新的機會不斷髮展壯大,在自己發展的同時也受益於其他合作伙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