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汽車市場有利打破貿易戰僵局

開放汽車市場有利打破貿易戰僵局

停車場

中美貿易戰目前進入僵持階段。美國已經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2500億美元貨物徵收懲罰性關稅;作為反擊,中國也開始對從美國進口的1100億美元貨物徵收懲罰性關稅。雙方利用關稅打擊對方的規模,可以說是前所未有。

貿易戰沒有贏家,關稅石頭砸的都是自己的腳。根據關稅徵收規則,繳納關稅不是出口商的責任,是進口商的責任。除非進口商有買家壟斷的權利,可以通過壓低進口價格的方式來轉移關稅負擔,否則關稅負擔都由進口商承擔,最終在銷售時轉嫁給進口產品的消費者。因此,中國和美國的消費者就是這場貿易戰的代價。

如果中美貿易糾紛無法在今年年底前獲得解決,從明年起,美國對中國2500億美元的產品徵收25%的關稅, 甚至把懲罰性關稅徵收範圍擴大到所有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將是大概率事件。如果美國這樣做,中國顯然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擊。這將導致貿易戰全面升級,對中美雙方將是災難性的結果。

中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幸運的國家。在過去40年的高速發展過程中,並沒有遇到大規模的經濟危機。中國幸運地躲過了1997年的亞州金融危機;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擦肩而過。目前中國經濟面臨高槓杆,高房價,脫實向虛等一些挑戰。全面貿易戰也許會引發一場大的經濟危機。為了讓“運氣”繼續“保佑”中國經濟平穩和持續的發展,避免中美貿易戰的全面升級,儘快結束貿易戰,應是中國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貿易戰是美國率先挑起的,這並不奇怪。因為美國對中國有鉅額貿易逆差,即使用中國海關的統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也接近2500億美元。這個世界上沒有貿易順差國挑起貿易戰的神經病行為。因此,美國挑起貿易戰很正常,不應把美國挑起貿易戰的事實,作為佔領維護“自由”貿易道德制高點,並進行對等反擊的理由,從而忽略了通過積極談判尋找解決方案的應對手段。

日本在應對日美貿易摩擦的一個基本策略,就是積極主動向美方提出各種解決方案。日本採取這樣的策略,並非是懾於駐日美軍的軍事壓力,而是日本政府明白:在日美雙邊貿易中,日本獲益相對較多,美國的市場對日本經濟舉足輕重。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解決日美貿易摩擦時,日本通產省主動提出限制對美汽車出口,以平息美國對日本汽車進口增加的擔憂。隨著日美貿易摩擦的升級,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主動提出讓日元升值,來平衡日美貿易。中曾根康弘是廣場協議的真正始作俑者。如果廣場協議是所謂美國搞垮日本的“陰謀“, 這帳也應該記在中曾根康弘的名下。

中國政府在7月1號和11月1號兩次降關稅的行動,是回應美國開放市場要求的積極行動。 但是,美國政府似乎對這些開放市場的改革無動於衷。這些降稅舉措是普惠行為,所有WTO的成員國都可以享受,並非專門針對美國產品開放中國市場的行動。中美貿易戰起源於雙邊貿易不平衡,實施專門針對美國產品開放的雙邊政策,也許是打破中美貿易戰僵局更為有效的策略。

汽車產業對於特朗普恢復美國製造業至關重要。汽車行業產業鏈長度和廣度,是鋼鐵產業無法相比的。美國汽車業在過去幾十年的衰退,是美國鐵鏽地區陷入蕭條的一個重要原因。日本和德國都是因為擁有強大的汽車產業,避免了製造業的衰退和國內中產階級的消亡。為美國汽車業獲得更好的貿易條件,是特朗普政府與貿易伙伴開戰的一個主要訴求。 美國貿易伙伴對國內汽車市場的保護行為,經常被特朗普用來說事和當作進行報復的藉口。

在美國與其貿易伙伴已經修改成功的協定中,汽車貿易條件的更改是主要的亮點。例如,美韓自貿協定修改版大幅增加了美國汽車製造商不按照韓國汽車標準向韓國出口汽車的配額,每家美國汽車製造商的配額從每年25000輛擴大到50000輛。NAFTA的修改版——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自貿協定,也主要著眼於汽車產業貿易條件的修改。新協議要求享受三國自貿協定優惠待遇的汽車附加值的75%,必須是在區域內創造的,比原來66%的附加值要求高了9個百分點,這一規則的修改可以減少美國汽車製造商從區域外採購廉價零部件的數量。新協議還要求價值40%以上的汽車部件必須由時薪16美元的工人完成,這種限制可以削弱美國汽車製造商利用廉價墨西哥工人代工的動力,從而保護美國汽車產業的就業。

歐盟對美國汽車徵收10%的關稅,是美國汽車關稅2.5%的4倍。特朗普多次揚言要對歐盟汽車徵收25%的關稅。為了避免美國對歐盟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歐盟提出雙邊貿易零關稅的建議,避免了歐盟與美國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汽車出口是日本對美出口最大的單一產品;汽車業是日本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任何產業都無法相比。日本過去一隻拒絕和美國進行雙邊貿易談判。但是,由於擔心美國對日本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三連冠的強勢日本首相安倍,也不得不同意和美國進行雙邊貿易談判。

筆者認為,中國把向美國全面開放汽車市場作為橄欖枝,可以打破中美貿易戰的僵局,誘使美國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中國可以通過雙邊貿易協議的方式,(1)把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降到2.5%,實現與美國汽車關稅對等;(2)允許美國車企在中國設立獨資企業;(3)允許美國汽車企業從事汽車消費信貸業務。 這樣的優惠條件,可以讓美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市場與德系車和日系車的競爭中,獲得極大的優勢。

中國汽車市場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年銷售3000萬輛,接近美國的兩倍。每年汽車銷售增長量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之匹敵。中國汽車市場的規模是美國汽車製造業復興的希望所在。另外,中國消費者對大,氣派車型的偏好,非常適合美系車的銷售。美國豪華車卡迪拉克和林肯,以及大切諾基SUV在歐洲和日本基本沒有市場。因為日本和歐洲的消費者受制於居住和道路的限制,不喜歡大汽車;超前的環保理念也導致這兩地的消費者對汽車油耗更為敏感。中國消費者與美國的消費者在汽車偏好上相對比較趨同。 因此,包涵上面三個優惠條件的中美雙邊汽車貿易協定,是特朗普政府無法拒絕的,一定會讓美國重新回到談判桌上。

毫無疑問,對美國全面開放汽車市場,一定會讓國內汽車製造商承受壓力。這個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政策都會導致有被犧牲的利益集團。日本自民黨政府為了實現TPP11和日本歐盟自貿協定,背叛了長期支持自己的農民團體,取消了對日本農民稱之為“聖域”的牛肉和奶製品的保護。過去幾十年,中國汽車業在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保護下,已經賺的金缽滿盆。在全民需要共克時艱的年代,國內汽車業忍受一些開放的痛苦,也是對全體中國消費者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