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存知訊」瑞幸咖啡月虧近1億,立flag再開2500家,要超星巴克

在剛過去的資本寒冬2018年,瑞幸咖啡算得上是少有的飛速融資、重度補貼、瘋狂擴張的公司了,這種逆經濟的表現直觀體現在幾個數據上:一年內完成3輪融資,新建門店2000多家,9個月累計虧損8.57億元。

「麥存知訊」瑞幸咖啡月虧近1億,立flag再開2500家,要超星巴克

在擴張期的巨大虧損面前,瑞幸咖啡似乎並沒有放慢速度的意思。在2019年戰略溝通會上,瑞幸咖啡創始人兼CEO錢治亞立起了2019年的flag:這一年還要繼續新建2500家門店,在年底門店數要大於4500家,“到2019年底,瑞幸咖啡將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瑞幸CMO楊飛說,瑞幸咖啡戰略性補貼和預虧是長期性的,虧損8億完全符合預期,目前公司可以堅持3-5年不盈利,停止補貼是5年後再討論的事情,所以不擔心資金鍊緊張問題,瑞幸也不會成為下一個ofo。被問到B輪融資大致能用多久時,錢治亞說:“商業機密,不宜回答。”

一,激進的消化速度

從燒錢速度來看,作為前神州優車COO的錢治亞,顯然是將過去幾年盛行的快速擴張、瘋狂補貼的互聯網思維帶注入了瑞幸咖啡這一小藍杯,補貼的背後自然是上游資本的注入。

公開資料顯示,在過去一年裡,瑞幸咖啡完成了三輪投資,分別是2018年4月宣佈的數千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愉悅資本、神州租車創始人陸正耀等;7月宣佈來自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君聯資本共計2億的A輪融資;12月再宣佈完成2億美元B輪融資。瑞幸方面稱,公司在該輪投後估值22億美元。

此前錢治亞在接受外界採訪時曾表示,“只有‘瘋狂’一把,才能培養客戶的消費習慣、改變固有的認知”,稱自己最關心的是“用戶數量和復購率,用戶對品牌是否認可,品牌是否能夠佔領用戶心智”。

按這一思路,想搶奪被其他品牌先入為主的用戶心智,需要真金白銀地砸下去。瑞幸在啟動早期融資後,便立刻邀請湯唯、張震等年輕人群偶像出任品牌代言,推廣方式也是典型的早期讓利做法,比如註冊即送一杯咖啡,邀請朋友成為新用戶再贈送一杯,以及買二送一、買五送五等方式獲客。

“一些媒體和專家擔心我們是下一個ofo,通過補貼燒錢燒到資金鍊斷掉。我可以告訴大家,瑞幸不會。從我們團隊的閱歷經驗也看得出來,都是10年以上的創業老兵,之前有做過多家盈利上市公司的經驗,投資人看不清楚也不會往裡投錢,所以請大家不要多慮,多享受我們的咖啡和補貼就好。”

二,門店與外賣的競爭同步加劇

另一組有意思的數據是,根據官方統計結果,瑞幸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核心區實現了500米範圍內100%覆蓋,顧客步行5分鐘就能觸達;3個月內的復購率大於50%;外賣配送平均時長也降低至16分43秒。

外賣配送曾是瑞幸初問世時的主打服務,也是相對於星巴克這樣傳統咖啡品牌的優勢之一。星巴克顯然也意識到了用戶習慣變化的問題,2018年8月,星巴克宣佈與阿里巴巴開啟全面戰略合作,9月開始在北京、上海的主要門店進行外賣配送服務試點。

作為咖啡界老師傅的星巴克,這一提速未必是出於應對新手挑戰,但對於瑞幸咖啡來說,既面臨星巴克、Costa這樣的成熟巨頭,也要應對連咖啡這樣可能隨時有資本注入的新玩家,競爭不得不說會愈演愈烈。根據過去幾年國內多個“互聯網思維”品牌的生長路徑看,靠一路融資、燒錢補貼用戶來打開市場,最後是否真能奏效還是個問號,一旦停止補貼,用戶留存與復購是否將陷入僵局,是瑞幸面臨的現實問題。

而隨著年輕一代生活和消費習慣的變化,當下國內咖啡文化正不斷深入,市場也隨之水漲船高。《2017-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中國咖啡消費量每年增長幅度在15%至20%,在一些一線城市,這一數字甚至能達到30%左右。有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超萬億。

總之,在一個邊界足夠廣闊的大市場,少年得志的故事未必不會發生,不過老師傅也沒有那麼容易被亂拳打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