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馆收藏的这堆玻璃,为何被称为国宝?

走进湖南博物馆,你会发现里面陈列着许多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玻璃器,不禁会诧异,堂堂一个国家一级博物馆怎么会收藏一堆玻璃呢?可千万别小瞧这堆玻璃,它们可是来自古老的战国秦汉,经历了两千多年沧桑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湖南博物馆收藏的这堆玻璃,为何被称为国宝?

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们就会制造玻璃吗?就这一问题曾长期争论不休,但随着考古学家在湖南古墓发掘出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玻璃器,这一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因为经过现代科学技术检测,这些距今2000多年的玻璃器含有大量的铅和钡,而西方古代玻璃含铅特别少,化学成分明显迥异,从而印证了中国古代玻璃“中国制造”。

近观这些战国秦汉时期的玻璃器,会发现它们不论从色泽、透明度还是从形状、纹饰都和古代玉器相似,品种也多种多样,有璧、环、璋、璜、杯、剑、猪等等。其中,以玻璃璧出土数量最多,全国现共出土233件,单湖南省就出土201件,占全国总数的87%,由此可推测湖南是古代玻璃璧的主产地。

《尔雅﹒释器》记载:“肉倍好谓之璧”。所谓“肉”就是璧的本体,“好”就是璧中央的孔,“肉倍好”就是孔小边大。按照出土的玻璃璧的纹饰和形状,人们通常把玻璃璧又细分为谷纹璧、方格纹璧、蒲纹璧、芽谷纹璧、齿纹谷纹复合纹璧等5种,其中谷纹璧最多,占玻璃璧总数的90%以上。

湖南博物馆收藏的这堆玻璃,为何被称为国宝?

在古代璧被广泛用于祭祀、馈赠、聘礼、配饰、丧葬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玻璃璧,大多是从墓葬中发现的,每个墓穴里只有1件,而且都放在死者的头部。据“璧圜天象”之说,把玻璃璧放在死者的头部,寓意灵魂升天。考古学家还发现,这些玻璃璧大多出土于中小型墓,而重要的大型墓还是都用玉璧,由此可以推断,玻璃璧是仿玉制品,经济价值比玉璧低得多。

湖南博物馆收藏的这堆玻璃,为何被称为国宝?

也许,你会好奇地问,中国那么大,为啥偏偏玻璃璧的制造中心在湖南?当然,这也是有因可循的。玉璧当时作为重要礼器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湖南又不产玉,怎么办呢?

智慧的湖南人巧妙借助当地丰富的铅锌矿、重晶石、二氧化硅等原料,炼制出了这种仿玉制品高铅钡玻璃。不过这也是推测,我们还是寄希望于考古学家,或许在不就的将来就能在湖南某处发现一处玻璃作坊遗址呢!

湖南博物馆收藏的这堆玻璃,为何被称为国宝?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古代“消炼五石”,制成“五色之玉”,满足了当时各阶层人们对玉的需求,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玻璃制造技术。所以,湖南博物馆收藏的这堆玻璃,是无价之宝!

后来,古代玻璃又发展成更为精美的器物,比如下面这件堪称巧夺天工。

湖南博物馆收藏的这堆玻璃,为何被称为国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