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劉秀是如何降服數十萬赤眉軍的?

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活動於山東的農民起義軍勢力越來越大。這支起義軍比較特殊,他們把眉毛都塗成紅色,所以被成為赤眉軍。赤眉軍以山東為根據地,多次打敗王莽派來的政府軍,一時間勢力發展到幾十萬人。

隨著綠林、赤眉等多支農民軍起義,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也乘勢起兵,加入綠林軍隊伍,並在昆陽城外大破王莽42萬征討大軍,使革命形勢出現了一邊倒。後綠林軍順利攻入長安,新朝滅亡。

光武帝劉秀是如何降服數十萬赤眉軍的?

由於綠林軍害死劉秀大哥劉縯,劉秀一直忍辱負重,等到新朝覆滅後,河北各州郡都在觀望,未曾歸附綠林軍建立的更始政權,而赤眉軍在山東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還有“河北三王”、銅馬、尤來等農民軍,於是劉秀被派到河北鎮慰各州郡。

劉秀到了河北後,逐漸發展自己的勢力,並擊破王郎,降服銅馬等農民軍,勢力日益壯大。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河北鄗城即皇帝位,建立東漢,改元建武。

光武帝劉秀是如何降服數十萬赤眉軍的?

更始政權滅亡新朝後,活動於山東的赤眉軍向更始投降,但是更始冷落赤眉軍首領,導致雙方開戰。公元25年,赤眉軍30萬眾兵分兩路,由樊崇和徐宣分別率領,進攻關中,並擁立漢宗室劉盆子為帝。而在長安的更始政權由於政治混亂,內部分裂,導致與赤眉大軍交戰均大敗而歸,死傷甚重,三輔震動,不久,更始向赤眉請降,後為赤眉縊殺,更始政權滅亡。劉秀聞綠林、赤眉兩支起義軍發生了火併,也派鄧禹西入關中,以觀時變。

青犢、赤眉賊人函谷關,攻更始。光武乃遣鄧禹率六裨將引兵而西,以更始、赤眉之亂。

此間,關中產生饑荒,赤眉數十萬大軍擠在長安,嚴重缺乏糧食,人心渙散,只得撤出長安西走隴右以補充糧草,結果被割據隴右的隗囂擊敗,赤眉軍又只得東歸再次折回長安,並擊敗了進駐那裡的鄧禹軍,迫使鄧禹退出長安。劉秀聞鄧禹失利,派馮異進入關中,並在崤底重創赤眉軍。

劉秀鑑於關中大飢,料定赤眉軍必向東或南方向運動,遂派遣破奸將軍侯進等屯新安,建威大將軍耿弇屯宜陽,在東、南兩個方向堵住赤眉軍去路。不久,劉秀得知赤眉軍主力十多萬眾南下走宜陽,親自引大軍馳援宜陽一線,與耿弇等人會合,共同阻擊赤眉南下。

馮異與赤眉戰於崤底,大破之,餘眾南向宜陽,帝(劉秀)自將徵之。
光武帝劉秀是如何降服數十萬赤眉軍的?

劉秀親率六軍,於宜陽前線將大軍擺開陣勢,赤眉大軍兵士疲敝,糧草缺乏,士氣低落到了極點,根本無力再戰,而後面又有馮異的大軍堵住退路,於是被迫投降,並向劉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處傳國玉璽和更始的七尺寶劍,至此縱橫山東十餘年的赤眉軍被劉秀降服。

馮異與赤眉戰於崤底,大破之,餘眾南向宜陽,帝自將徵之。己亥,幸宜陽。甲辰,親勒六軍,大陳戎馬,大司馬吳漢精卒當前,中軍次之,驍騎、武衛分陳左右。赤眉望見震怖,遣使乞降。

赤眉軍雖然人數眾多,勢力強大,但是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其滅亡原因主要有:

1、將領目光短淺,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規劃,如同流寇一般,對當時的局勢不瞭解,當時劉秀已經在河北實力壯大,赤眉軍卻捨近求遠,攻擊關中的更始政權而不去攻打河北的劉秀,致使劉秀坐收漁翁之利,而且斷了自己的歸路;

2、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前期活動於山東一帶,有自己的根據地和民眾基礎,所以多次打敗王莽的軍隊,但是綠林軍佔領長安後,赤眉軍卻放棄了自己的根據地,貿然西進來到關中,雖然消滅了更始政權,但也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赤眉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沒有攻城略地擴大自己的地盤,而軍餉全靠搶,沒有穩定的來源,後勤難以保障。

3、對手強大。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會打仗的皇帝之一,昆陽之戰就可以看出其軍事造詣。劉秀在河北消滅王朗,降服銅馬等多支農民軍,實力已經很強大,並且聲望較高,深得民心。而且最後以逸待勞,堵住赤眉軍歸路,使其喪失反抗的勇氣,劉秀的戰略眼光獨到,富有謀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