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須注意4個維度,很多人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那一個

健康須注意4個維度,很多人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那一個

照搬別人的健康經驗靠譜嗎?

工作兩年後,小可發現自己比大學時胖了8斤,不僅爬個坡都直喘氣,還時常覺得渾身沒勁。終於意識到“身體是革命本錢”的她,開始重視起健康問題。

如何擺脫亞健康的狀態?在網上看了無數人的經驗分享後,不愛運動的小可養成了一套自己的“食補規定動作”:

起床後喝一杯加蜂蜜的溫開水;一週至少三天早飯是雜糧粥;每天三勺黑芝麻核桃粉; 咖啡喝得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紅棗枸杞茶;睡前喝一杯牛奶;……
健康須注意4個維度,很多人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那一個

可以說,照搬別人經驗的小可,幾乎是以一種“試試也無妨”的心態在自己的身上做著健康實驗。但是,對別人有效的方法,一定也適合你嗎?

我們不如先從那些影響健康的因素談起。

健康須注意4個維度,很多人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那一個

如何不生病?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公佈影響人類健康和長壽的四個要素:

一是遺傳因素,佔15%;

二是醫療條件,佔8%;

三是環境因素,佔17%;

四是生活因素,佔60%。

可以看到,要想健康長壽,在平日生活中就要注意預防,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未病先防”也是中醫的主要思想之一。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著名國學專家張其成認為,每個人適合的健康生活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必須跟個體的陰陽體質、身體情況和病理狀況相結合。

何謂健康?就是陰陽中和。這一概念來源於《黃帝內經》的養生總原則——“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部貫通醫學與哲學的經典,《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學中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但其中真正講治病的方子只有13個,它的主旨是“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就是教人怎樣不生病。

健康須注意4個維度,很多人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那一個

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再加上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身體早已處於亞健康狀態,但是他們大多沒有引起重視,直到身體出現病痛,才開始重視問題,想要通過食補、運動等方式找回健康,這種本末倒置的方法,實在不可取。

而上文中的小可,她雖然較早地意識到了預防的重要性,但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盲目照搬別人的經驗,沒有“對症下藥”,就像早上起來喝蜂蜜水並不利於腸道蠕動,反而會讓血糖快速升高;二是將食補當做追求健康的全部。

健康須注意4個維度,很多人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那一個

《黃帝內經》的四個健康維度

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飲食;

二是起居;

三是運動;

四是精神,也叫情志。

可以看到,食補只是飲食的一小部分內容,而飲食也只是健康生活中最基礎的一環。相比來說,最重要卻也最容易被人忽視的是精神方面的健康。

根據相關研究,人類疾病除了急性傳染病,絕大部分,可以說60%—95%都跟心理壓抑有關。這與《黃帝內經》所倡導的“以神為主,形與神聚”相一致。所以,修心養神是主宰身心健康的重要內容。

健康須注意4個維度,很多人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那一個

這種修心養神,狹義上來說是調整心理,廣義上來說則是調節“精氣神”。

古話說:“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精氣神是構成生命的三個要素。要想健康,就要保護好我們的“精氣神”。

因此,食補不如氣補,氣補不如神補。

“氣”,是“精”和“神”的一個橋樑。養精,就是通過練氣來養;養神,那也可以通過練氣來達到。

張其成教授每天5點多起床後便打坐,然後再做一套他結合儒道禪醫等中華傳統功法整理的“易道功”。

健康須注意4個維度,很多人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那一個

見過張其成教授的人,無不羨慕他的精氣神。他說自己的心態還是20多歲,測過骨齡也非常年輕,他把功勞歸於自己按照《黃帝內經》中的健康法則生活,“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張其成教授說,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為了幸福,是為了快樂、智慧地生活。而分享自己幾十年的研究心得和健康生活經驗,也是一件讓他非常快樂的事。

健康須注意4個維度,很多人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那一個

張其成

著名國學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政協委員。

出生於國家級非遺“張一帖”醫學世家,自幼習儒研醫,易醫並進,佛道雙修,章黃一脈,為北大專攻易經的哲學博士,國內第一位《黃帝內經》博士後。

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學課程特邀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