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音節優美。葉聖陶就曾盛讚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戴望舒的詩深蘊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但又受到法國象徵詩歌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一種孤獨、抑鬱和消沉的特點。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在《雨巷》中,作者通過對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的描寫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並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也有人把這些意象解讀為反映當時黑暗的社會的縮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雨巷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①著,

冷漠,悽清,又惆悵②。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②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③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在雨的哀曲裡,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註釋

①彳亍(chìchù):小步慢走的樣子。

②太息:出聲嘆息。

③頹圮(tuípǐ):倒塌。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創作背景

《雨巷》寫於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殺之後。詩人時年22歲。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詩人,面對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隱居在江蘇松江朋友家,孤獨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夜坐聽風,晝眠聽雨”,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可生活貧乏,整天“窗頭明月枕邊書”,詩人只能在“舊時的腳印”、“青春的綵衣”和星光下的盤桓中尋求慰藉。個性的輕柔、憂鬱和時代的重壓,使《雨巷》成為現實黑暗和理想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關注平民詩人賬號,輕鬆獲取有用、有趣的教育、文化信息。

經典品讀|戴望舒:雨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