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功能機時代最後的名宿,就這樣尷尬的結束了?

編者按:在智能機市場,如今還殘存的功能機名宿,就幾乎只有金立了,與中興聯想以及華為這些國字派的不同,金立更像是一個草根,尤其像是淘金者,在功能機時代也曾經叱吒一方。同時 在轉型中也是一波三折,與它同輩的草根們早已退出了市場,但金立在關鍵時刻轉型智能機,還在智能機時代完成了自己的變革和品牌升級,但所謂廉頗老矣,金立從去年到今年突然潰不成軍,離落幕好像只剩一句尷尬的再見。

金立,功能機時代最後的名宿,就這樣尷尬的結束了?

功能機時代的王者

如今在手機圈,除了雷軍赫赫有名的互聯網思維之外,最讓人稱道的便是悶聲發大財的OPPO、vivo的渠道之術,小米的雷軍在使用互聯網思維賣手機,觸碰到天花板之後,也是向OPPO、vivo的渠道學習,並且親自走訪了很多偏遠小店,得出的結論則是,這樣的渠道是真的厲害。

但要知道,功能機時代,金立的渠道之術比起OPPO、vivo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據瞭解,一個地區一個代理商,代理商只能賣金立手機”的獨創渠道模式曾經是金立的立身之本,也因此給金立的銷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金立,功能機時代最後的名宿,就這樣尷尬的結束了?

2005年,剛剛創立不久的金立邀請了劉德華代言,在央視的那一句“”金品質,立天下“”讓這個年輕的品牌一度家喻戶曉,要知道這個品牌才僅僅創立三年,就能迅速獲得一席之地,足以看出金立在營銷上是有自己的一套的。

金立憑藉著自己的營銷以及渠道,曾經成為了中國功能機時代的王者,相信即便是今天,應該還有很多人記得2002年的金立GN303……2004年的金立GN618……2008年的電視手機金立A10……2012年的語音王金立A320。

在2010年以前,那是金立最榮耀的時光,但2010年以後,整個行業發生了鉅變。

2010年,3G網絡的iPhone4來了

事實上,真正引領智能機潮流的,並不是最先出來的iPhone前幾代手機,直到那個智能手機的經典產品iPhone4在2010年攜帶3G網絡橫空出世,整個行業在面臨真正的洗牌與重組,也正式宣告了功能機從這一年,是徹底不行了。

金立,功能機時代最後的名宿,就這樣尷尬的結束了?

也正是因為真正的狼來了,OPPO與vivo的市場敏銳度遠比金立更靈敏,OV在第一時間就全部砍掉了功能機產品線,轉而進軍智能機時代。這個時候的金立雖然也在謀求著轉型,但顯然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直到最大的對手OV直接放棄了功能機市場,金立看到了,但並沒有積極轉型,仍然固守在功能機產品線上。

在社會結構以及進程中,最難的莫過於變革。變革意味著捨棄與風險,不僅要捨棄帶來豐厚回報的原有業務,還要大幅度投資可能自己並不擅長的領域,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樣的勇氣、魄力和決心沒有幾個人,當然也因為這個原因,死掉的功能機品牌不計其數,包括曾經的諾基亞、摩托羅拉也不是在轉型中,漸漸凋零。

金立,功能機時代最後的名宿,就這樣尷尬的結束了?

直到2015年底,被寄予厚望的劉立榮重新掌權,淡出金立幾年的他在房地產領域積累了不少資金。2016年金立開始了品牌升級,logo換成笑臉,slogan換為“科技,悅生活”。但此時的市場已經競爭非常激烈,基本格局已經形成,金立面臨著重重困難。

過去兩年,是金立的迴光返照

從2015年開始重新掌權金立,劉立榮似乎運氣格外的好,2016年金立全年銷售4000萬部手機較2015年增長超過30%,但到了2017年,距離目標3000萬還有很多差距,這一年金立只賣出了1500萬部左右。

而從2017年底,金立就似乎進入了潰敗期。同年9月底,媒體傳出金立正在進行新一輪大裁員,董事長劉立榮已滯留香港數月未歸,金立的第二次資產重組一再延期。

金立,功能機時代最後的名宿,就這樣尷尬的結束了?


9月27日近50家中小供應商聚集在深圳金立總部討要欠款。部分供應商在現場表示,去年9月後,便未再能收到回款。個別供應商稱,被拖欠賬款高達5000萬、7000萬元。去年12月,金立陷入債務危機,至今未能給出自救方案。

金立一邊著手重組,一邊盡力自救,但此時的金立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的時候,幾乎結果已經是不可逆了,但金立顯然不想放棄,在暫時穩定了風波之後,金立在2018年的銷售量繼續下跌,前9個月的銷售量僅為400萬部左右。

這幾乎宣佈了金立的落寞,畢竟不同於錘子360,400萬部對於危機中的金立來說,顯然不是強心劑。

失敗從功能機時代就註定

對於金立來說,這兩天最大的新聞應該屬於劉立榮在澳門賭博一夜輸掉鉅額資金,金立股東人士的消息稱,“劉立榮在賭博上輸了超過100億,股東們推測過,劉立榮挪用公款的數目可能在60億左右,但賭博地點不是在香港、澳門,而是在塞班。”

金立,功能機時代最後的名宿,就這樣尷尬的結束了?


這個消息還沒有最終被確認,但金立的失敗,似乎從功能機時代就註定了。因為營銷策略以及渠道之術相當的優秀,讓金立從成立之初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成為國產第一,成績是相當出色的。

對於生命個體來說,趨利避害是本能,而固守在自己的領域裡同樣是本能,就像愛迪生固守在直流電一樣,這是骨子裡的東西,而對於金立來說,直到如今,可能他們還不時地回味功能機時代的甜美。

錯過了第一次轉型的機會,在2015年的成功轉型,已經屬於強弩之末,曇花一現,手機的格局已經很難打破了,有些機會錯過一次就是萬劫不復,而金立錯過了好幾次。

另外一次機會是全面屏時代,在那一次的發佈會上,金立一口氣發佈了八款產品,但亮點太少,同質化太嚴重,缺少新意以及創意,更不具有科技範兒,市場也是反響平平。

金立,功能機時代最後的名宿,就這樣尷尬的結束了?


對於科技型產品來說,最重要的當然屬於研發,這其中手機圈內如今排名前五的廠商,每家的研發都不是小數目,更不要說華為這種單款芯片就要投資幾十億的研發巨頭。金立卻將大量的資金用到營銷上,還在玩功能機時代那一套。

要知道2016年~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這對於一家科技型企業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不僅這些錢讓金立在資金鍊上陷入被動,同時巨大的營銷和可憐的研發費用相比,結果是產品上的落差。

金立也曾經在高端產品上試探,畢竟金立一站擅長的就是商務風,但這次的試探以失敗告終,濃濃的暴發戶形象讓金立很難在這個時代吃得開。

對於金立來說,可能如今等的,就是那一句尷尬的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