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

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

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

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稱呼,老百姓俗稱它為牌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據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最早的牌樓是以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樑的結構存在的,舊稱“衡門”。

牌坊來源於由表柱連成的大門即“烏頭門”。它的直接譜系可以追溯到唐、宋裡坊的坊門。唐代,我國城市都採用裡坊制,城內被縱橫交錯的棋盤式道路劃分成若干塊方形居民區,這些居民區,唐代稱為“坊”。坊是居民居住區的基本單位,“坊”與“坊”之間有牆相隔,坊牆中央設有門,以便通行,稱為坊門。後來因為門沒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剩下現在這種形式,於是老百姓逐漸稱這種坊門為牌坊。

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

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

需要注意的是,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區別的,牌坊沒有“樓”的構造,即沒有斗拱和屋頂,而牌樓有屋頂,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但是由於它們都是我國封建統治者為了提倡封建道德倫理,用於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築物,而且又多建於宮苑、寺觀、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長期以來老百姓對“坊”、“樓”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後兩者成為一個互通的稱謂了。

古時,立牌坊是一件極為隆重、極不容易的事。根據當時的規定,凡是進入國子監讀書和獲得舉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經地方官府審核批准後,由官方出資建功名坊。至於立貞節牌坊、仁義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要求就更嚴格,須經當地官府查核實後逐級呈報,最後由皇帝審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贈,方能建造。而且連所立牌坊的規格也有規定,如只有帝王神廟、陵寢才可用“六柱五間十一樓”,一般臣民最多隻能建“四柱三間七樓”;但孔廟的“萬古長春”坊僅是一個破例。

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

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

每一座牌坊都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象徵意義,而這些內涵和象徵主要通過牌坊上雕刻彩繪的各種圖案花紋用隱喻手法表現出來的。如果你看到哪個牌坊上刻有龍鳳,那一定與皇家有著密切的聯繫。因為龍乃百獸之尊,是封建社會中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的象徵;鳳乃百鳥之首,封建社會中常用來作為高貴皇后的象徵。

另外,牌坊還有“坊眼”。北京中山公園進口處的牌坊上有“保衛和平”四個字,為的就是表明這座牌坊的建造對象和建造原因,否則就失去了建造的意義和價值。這都是中國封建社會中人們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禮教、傳統道德觀念的集中表現。

中國的牌坊之最

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

中國文化的一個象徵——牌坊的歷史

最小的石牌坊——最小的石牌樓在頤和園東北角諧趣園內,名為“知魚坊”。

最小的木牌樓——位於北京頤和園公園內的琉璃塔坊。

最大的木牌樓——北京順義縣楊鎮的三聯木牌坊,其夾杆石就有兩人高,主牌樓總高18米,總長42米,是世界最大的木牌樓。

最大的石牌樓——昌平十三陵有一個北京最大的石牌樓,寬28.86米,高14米。

最老最厚的琉璃牌坊——位於北京神路街的東嶽廟坊。

牌坊最多的城市——北京曾建各式知名牌坊三百多座,現仍有百餘座古牌樓傲然屹立在各景點,目前北京還有新建碑樓百餘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