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了让乡愁不再模糊

席慕蓉在《乡愁》中说,“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模糊是因为分别的太久,而又因种种原因不能回到故乡而怅惘。海峡两岸分隔已70年,统一台湾,一直是我们国家和人民始终记挂在心上、致力于行动上的历史任务;台湾同胞,是与我们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所以,“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正是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出的坚定意志!

若要我们距离不再遥远、视线不再模糊、内心不再怅惘,记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点政策主张很重要:“第一,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第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第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第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第五,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在这五点主张中,“和平统一”是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是两岸同胞、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习近平再次强调,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和平是民心所向。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通过两岸平等协商和谈判,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实行“一国两制”,这是最好的方式也定会有最圆满的结局,这展现了中华民族大义和“两岸一家亲”的同胞大爱。这样不必诉诸于武力,两岸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都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两岸同胞可以和睦相处,感情才会愈发融洽。武力针对的对象,习近平讲的很明白。只有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两岸才能一直处在安全安定的环境下,才能发展的更好更强,全国人民都能共享太平,这样两岸中国人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统一是历史大势。习近平强调:“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一国两制’的提出,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祉。”“‘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广大台湾同胞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不分阶层、不分军民、不分地域,都要认清‘台独’只会给台湾带来深重祸害,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共同追求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孙中山先生曾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两岸不统一,台湾不可能会有更好的未来,中国梦也会缺失了一部分。而我们能够确信的是,海峡两岸主流民意追求的祖国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既是我们共同的正义事业,台湾就不可缺席。习近平指出:“支持和追求国家统一是民族大义,应该得到全民族肯定。伟大祖国永远是所有爱国统一力量的坚强后盾!我们真诚希望所有台湾同胞,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样追求统一,积极参与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义事业中来。”“一国两制”的提出就是祖国充分尊重台湾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而在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后,给予它强有力的力量支持,与大陆同胞一样享有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荣誉,这样的台湾才会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如鱼得水。台湾若没有办法参与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必定会是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我们更要坚定“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这是最浅显易懂的道理,希望有些人不要装睡不醒,应能够意识到如何抉择才是真正地为台湾好、为人民好。

《告台湾同胞书》是祖国为结束两岸隔绝、对立状态伸出的橄榄枝;而习近平提出的五点主张则是为了让台湾共享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斗转星移,在一个又一个的转机中,把握现在,开创未来,让我们两岸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携手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共圆伟大中国梦!(文/学习大军,2019年1月7日)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军 微信ID:xuexidaj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