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孫曉雲列傳

史記 孫曉雲列傳

孫曉雲,號未了齋主人,江南金陵人也。

外公朱復戡者,古文字學家也,國家以之為寶。往時,《泰山刻石》年久剝蝕,缺十三字無人可知其意,戡循秦相李斯文書而復之,眾人譽為“三代鬼”(按:三代者,夏商周是也)。

雲出自名門,幼承家範,生出三年,大人於鄉間下棋取樂,竟執豪翰,臨古今法書,凡有空白處,皆以筆而塗之。偶染病疾,診為麻疹,用藥不愈,父母於家中踱步,昏迷十餘日,醒而呼之,“毛筆何處?吾欲書也。”

史記 孫曉雲列傳

及長,雲赴金陵藝苑,因家中屬地主,政審未過,多次應考不第。時逢文革,舉國呼號運動、高唱革命,雲隨同學下鄉郊縣江浦。自此終日與農民為伍,割麥、插秧、挑糞,或搶收搶種、或傳道授業。

豆蔻之齡而無所不為,未幾頭髮若山丘之枯草,梳之即斷,胼胝日厚,艱難如此,而云甘之如飴,擲地有聲、多為能事,兼宣傳幹事、通訊報道員、文化站長三職,計有五載。

西元一九七八年,鄧公復為國考,而舊臣多所平反,雲父輩亦在其中,因之調任軍中,職於館藏室作小吏。至此,雲始得安寧,飽覽詩書,沉溺書畫而技藝日進。

時有全國婦女書展,雲書草稿寄之,諸考官以之為贗品,定曰,“此必為長者書,女子斷不能為也!”雲當場作書,眾人歎服,遞往港島《文匯報》,而漸有書名。

雲書宗二王,於信札尺牘無所不精,行草書數獲全國各類書展,故受聘為金陵書畫院、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越明年拜為金陵藝苑書法教授,雲思四十載,仰天而嘆曰,“吾嘗欲學於此而未得,今竟為座上賓,上天實厚待也!”

或有諫曰,“君才學縱橫,可覓博士以廣其名”,雲笑而答曰,“此皆為虛名,何足道哉!”,雲始終以高中之學歷穿梭於廟堂、庠序之間,或有疑之,未念人言。

後墨池浸淫日久,雲疑惑日多,翻閱古代書論,文中多虛妄之言,益不知所云,而迷惘愈甚,臨池數年漸多心得,於是著述《書法有法》,海內墨客皆欲購之,凡二十餘萬冊,為書法專著銷量之翹楚。

史記 孫曉雲列傳

雲交遊甚廣,書名日進,而仕途頗順,以清流之身而歷任金陵美術館藏史,金陵書家協會主席、江蘇省美術館館長、中國書家協會副主席,一時名滿天下。

權貴名臣爭以為友,而謗亦隨之,或斥曰,“此子體制內求名、體制外求財,士林之辱也!”雲聞之亦處事泰然,嘗謂書法實乃“女紅”,心所向之,力所求之,尋一方淨土,迴歸自然本心,怏然自足,不亦樂乎?

古希臘先賢曰,“人者,萬物之尺牘,乃存在者存在之尺牘,亦為不存在者不存在之尺度。”雲深以為然,而其書自為心之畫也,於是消散之氣躍然紙上,恣肆灑脫,筆勢迅疾,意象開闊,文氣充盈,筆下因循古意,而多顯日常圖景。

國中有好事者評“當代最美十大女書家”,而云為女史之首,論才說貌,未有匹敵,可謂實至名歸也。

史記 孫曉雲列傳

太史公曰,雲雖有家學,然時代變遷,亦嚐盡艱辛,窮且益堅,未墜青雲之志,自謂“書法實踐者“,學書六十載,廢筆二百餘支,於古代碑帖至於惟肖,而亦有個人之風,終有所成,此以力勝為強也。

歷攬古今女書家多為小楷,專擅行草乏人,古有衛夫人,而後繼者寥寥,雲一介女流,閃耀當世書壇,行草自有可觀之處。然其縱橫墨海,正值孔門凋零、傳統漸失之時,其論書倡導承繼多於創新,言說自為匡正時弊之良藥,以為限制內心抒發之柵欄。

觀雲書風,平正多於險絕,柔媚蓋過壯美,而其仕途日順,於為政者結交日深,不免重蹈江淹之覆轍,故難免粉飾太平之書,而乏自然之法象,終究守成之君,不亦然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