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滿人,號迦陵,民國十三年(1924)生京師。父廷元,就職航司,母為人師,哺子女三人,嘉瑩最長。
幼而敏銳,三歲學古詩,六歲讀《論語》。比長,益自策勵,伯父廷乂稍授之書,即能記誦。
稍壯,則自為詩云:
幾度驚飛欲起難,晚風翻怯舞衣單。
三秋一覺莊生夢,滿地新霜月乍寒。
知向古典文學,事恩師顧隨,攻唐宋詩詞。顧隨者,時國學巨擘也,精中西文學,桃李遍天下。
每於顧公講學,輒充其室。立之左右,傾耳以聞,手則筆錄,惟恐有疏漏者。
居四年,筆記八冊,凡數十萬餘言。其後海遁臺灣,遊離海外,輾轉之中,隨身漂泊,至於經年,筆記猶在。
嘉瑩治學,未嘗放縱,由是才學俱佳,造詣益邃。
(葉嘉瑩和同學跟恩師顧隨的合影)
丁丑(1937),夏五月(農七月),東夷侵北平,蔣公敗績,西狩重慶,廷元亦往焉。
會淞滬之師日急,蔣公坐視北平不敢救,母終日憂夫,患腫瘤,廷乂遂引母至天津,無果,殞命機車。
嘉瑩既聞母歿,極慟,哀號不自禁,至於數月。某夕,夢及慈母,將撫面視之,乍醒於室,聞甕牖雨露之聲,猶伴哀音,遂為《哭母詩》曰:
葉已隨風別故枝,我於凋落更何辭?
窗前雨滴梧桐碎,獨對寒燈哭母時。
戊子(1948),國共兩軍戰正酣,國將改物,而趙鍾蓀求愛於嘉瑩。
趙鍾蓀者,蔣公之水軍刀吏也,善世俗而絕文字,且不解風情,嘉瑩甚惡。初,嘉瑩弗許,而師長強奉之,遂成連理。
明年,蔣公之事既不可為,乃率眾海遁臺灣,偏安南朝。
當是時也,國軍踞孤島以自喘,妄以尋機而動,遂大行海禁之策,絕交通,易人倫。兩岸骨肉分離,未能相見,至於數十載。
會文革,大陸凋殘,而西國俱興。嘉瑩適美利堅治學,往來長女幼女之間,以為餘生有望焉。
未幾,聞長女殞命機車,遽赴黃泉。嘉瑩仆地而泣,莫能仰視,長嘆命運之善戲,人生之無常。
俄逮悲傷將息,則作《哭女詩》數首哀之,曰:
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
誰知百劫餘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
萬盼千期一旦空,殷勤撫養付飄風。
回首襁褓懷中日,二十七年一夢中。
及兩岸局勢稍和,嘉瑩遂北歸中原,則已知天命耳。
當是時,大陸文化百種凋敝,國學才士亡匿殆盡。有熊十力者,怒號憤發,絕食赴死;有李堯棠者,緘默不語,停筆若閒。觀之若若,令人嘆息。
己未(1979),嘉瑩始入南開學堂,講義厚重。數十載間,通南達北,由東向西,勸學無算。
平居雅舍,終日儼然;至與物接,盎然和釋。訓誡後進,諄諄懇切,而尤篤於分義。
每登講臺,輒言語滔滔,有不絕之勢。及至情處,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未嘗有耄耋之態。
又,嘉瑩善讀書,能記誦,名人經典,雅詞佳句,皆能用之,不拘於時。凡所引書,多加訓釋,以裁正其義,往往為學者所未發。
戊戌(2018),嘉瑩以千萬金贈南開學堂,設迦陵基金,為勉勵後學。世人時怪名伶囊中甚厚,且偷稅漏稅者尤眾,則嘉瑩之善行,鮮有人知。
初,嘉瑩講杜詩,聽者舉室,唯學士白先勇若鶴立雞群者,何哉?
白公與嘉瑩俱耄耋,而實為師生之狀也,因以號“老學生”,傳之云云。
太史曰:嘉瑩為人,精俏絕倫,嘉瑩從事,舒緩輕和,嘉瑩治學,嚴謹以待。斯若時下猶有先生,獨嘉瑩之著名,孰誰與爭?
閱讀更多 老何談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