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化》之閩臺緣博物館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反映祖國大陸(福建)與寶島臺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座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區西北側,北倚國家級風景區清源山,南接風景秀麗的西湖之畔。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佔地154.2畝,主體建築面積23332平方米,採用了“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運用閩臺兩地傳統建築“出磚入石”的特色工藝,紅白相間,渾然天成,充分體現了海峽兩岸的人文精神與地域特色。其中主體建築有通向觀景天台的四道半弧形的屋面斜階,象徵著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是海峽兩岸交流的橋樑和紐帶;觀景天台上的和平蓮則將常年播撒吉祥和平的福音。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景觀廣場由館名臥碑、倒影池、音樂噴泉、九龍柱、七彩燈柱等組成,以極富閩臺建築特色的紅色為基調,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顏色和特製紅磚,紅白相間分隔出醒目的圖案,與主體建築融為一體。九龍柱和臥碑構成一組寓意深遠的景象,以“九龍吐珠”象徵海峽兩岸同胞都是龍的傳人,海峽兩岸關係堅如磐石。景觀廣場中間的倒影池的水由裡向外源源不斷地流動,象徵著海峽兩岸關係源遠流長。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主體建築的入口門廳有一幅火藥爆繪壁畫,高18米,寬9米,是著名的泉州籍旅美藝術家蔡國強先生的作品。他以中國人的古代發明——紙和火藥為材料,運用現代行為藝術演繹著海峽兩岸亙古不變而又歷久彌新的文化主題:同文、同種、同根生。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共分為四層,展廳總面積7355平方米。二樓的基本陳列《閩臺緣》和三樓的專題展《鄉土閩臺》,全年對公眾開放免費參觀,展示閩臺之間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歷史事實。設置定時免費講解、語音導覽、無障礙通道等便民服務,每年接待參觀人數近100萬。廣場面積16427平方,停車場面積3558平方,每年舉辦大型社會活動。先後被中宣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文物局授予“國家一級博物館”、國臺辦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泉州文化》之閩臺緣博物館

《泉州文化》之閩臺緣博物館

《泉州文化》之閩臺緣博物館

《泉州文化》之閩臺緣博物館

《泉州文化》之閩臺緣博物館

《泉州文化》之閩臺緣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