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勝將軍劉伯承,是如何克敵制勝的

常勝將軍劉伯承,是如何克敵制勝的

劉伯承元帥照

劉伯承元帥,在長期的對敵鬥爭中,善於學習,勇於實踐,把古今中外的軍事理論與紅軍、八路軍、解放軍的戰場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因此他的點子多、辦法妙,搞得敵軍常常揣摩不透他的真實意圖,不知不覺中落入圈套,稀裡糊塗就打了敗仗。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劉帥在軍事鬥爭的實踐中,對此有自己深刻的、獨到的見解,他將決定戰場勝負的五個要素歸納為五行,即:“任務、敵情、我情、地形、時間”。劉帥的五行論述博大精深,本文僅從敵情、我情兩個方面做一些簡單介紹。

劉帥在對敵鬥爭中,將戰場繳獲的敵軍戰鬥命令,公文信函,報刊雜誌、俘虜口供,甚至敵軍官的私人筆記、日記,都會蒐集起來認真研究,仔細揣摩。從中獲取敵軍將領的出身、地位、政治觀點、所屬派系、個人性格、作戰指揮特點等重要信息。並在“敵情登錄”中做專門的記載,進而掌握對手的軍事實力、戰略企圖和作戰規律。有了上述敵情資料劉帥對敵堪稱“知彼”。

劉帥不但重視敵方信息,而且也非常重視我方實際情況,他經常深入部隊,與幹部戰士聊天。由於劉帥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在聊天中戰士們願與這位“長輩”說自己的心裡話,也願意聽他講的那些風趣的故事,通俗的道理。在談話中劉帥便掌握了,部隊戰鬥傷亡情況,幹部調配任用情況,部隊士氣,幹群、軍政等內部關係,甚至於部隊吃飯、睡覺、穿鞋、戴帽之類的細節小事。劉帥如覺得必要都會問得明明白白。劉帥如此細緻的掌握部隊第一手資料,在軍中做到了胸中有數,可謂“知己”。

上述敵、我的情況雖然看似細微,但是往往會決定著戰場的勝敗。中央紅軍在長征初期,我軍的電臺就可以偵聽到敵軍的作戰部署;我軍的將士在湘江戰役中雖然英勇頑強,但是李德、博古強令紅軍與強敵硬拼,致使部隊傷亡慘重。當時紅軍的軍事決策者李德、博古,對敵情充耳不聞、對紅軍的損失視而不見。頑固的執行其既定的軍事路線,把紅軍的命運推入危險的境地。直到遵義會議後,毛主席重新指揮紅軍,紅軍四渡赤水跳出敵軍的包圍,才轉危為安。

由此可見同樣的敵情、我情擺在決策者的面前,還需要決策者對各類情報進行綜合的分析,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做出正確的決策。劉帥在這方面的能力就是非常高超的,他不但能夠作出出人意料的決策,而且能夠走一步看三步,讓戰場上的敵人處處受制。

常勝將軍劉伯承,是如何克敵制勝的

抗戰時期劉伯承作報告

一九三七年日寇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由於日軍在裝備、訓練、技術、戰術等方面,比中國軍隊強很多。日軍一路殺來,從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劉帥利用日軍的驕橫,一反兵法中不在同一地點連續設伏擊的要求,三天之內以一個營的兵力,在七亙村對日寇連設兩次伏擊,以三十人傷亡的代價,殲敵四百餘人,繳獲敵軍騾馬四百多匹,並繳獲大量的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九日,八路軍騎兵營在河北高邑扒了鬼子的鐵路,就到南邢郭村,在村中對漢奸的進行審判,吸引鬼子前來進攻。下午騎兵營又到北馬村,留下一個班待敵,大部隊轉到敵側後嘉應寺隱蔽。果然鬼子將他的快速反應部隊派出。分乘八輛卡車沿途趕來,到了北馬村,我軍騎兵班迅速撤走。鬼子忙活了一天,天也黑了只得宿營北馬村。當晚騎兵營夜襲鬼子,擊斃鬼子一百三十多人,燒掉了鬼子的軍車八輛。此戰完全按我軍設想,一步步將鬼子引入我軍預設戰場,再予以殲滅。

常勝將軍劉伯承,是如何克敵制勝的

解放戰爭時期的劉伯承元帥

我軍解放大西南時提出的口號是:“以我六十萬大軍,殲滅擁有九十萬眾的敵人,解放七千萬受苦受難的四川人民。”當我軍右翼兵團抵達重慶南岸時,發現胡宗南部已在江北與我對峙。如按原計劃強渡長江,即便勝利渡江,渡江部隊也會遭受重大的犧牲,根據野司決心,我軍避開敵鋒芒,出其不意,改道江津渡過長江,胡宗南憑藉的長江天險不攻自破,解放軍順利解放重慶。

劉伯承元帥戎馬一生戰果累累,戰績輝煌,本文所述劉帥的幾個戰例,僅為劉帥眾多戰功中的滄海一粟。劉帥對中國革命的貢獻,黨中央給劉伯承元帥的致敬電給予充分的肯定,電文中稱讚他:“是身經百戰的元帥,馬克思主義的軍事家,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的)指揮藝術和作戰謀略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證明,對於黨和人民給予的高度讚揚和評價,劉帥是當之無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