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将军刘伯承,是如何克敌制胜的

常胜将军刘伯承,是如何克敌制胜的

刘伯承元帅照

刘伯承元帅,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把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与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战场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他的点子多、办法妙,搞得敌军常常揣摩不透他的真实意图,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稀里糊涂就打了败仗。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帅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对此有自己深刻的、独到的见解,他将决定战场胜负的五个要素归纳为五行,即:“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刘帅的五行论述博大精深,本文仅从敌情、我情两个方面做一些简单介绍。

刘帅在对敌斗争中,将战场缴获的敌军战斗命令,公文信函,报刊杂志、俘虏口供,甚至敌军官的私人笔记、日记,都会搜集起来认真研究,仔细揣摩。从中获取敌军将领的出身、地位、政治观点、所属派系、个人性格、作战指挥特点等重要信息。并在“敌情登录”中做专门的记载,进而掌握对手的军事实力、战略企图和作战规律。有了上述敌情资料刘帅对敌堪称“知彼”。

刘帅不但重视敌方信息,而且也非常重视我方实际情况,他经常深入部队,与干部战士聊天。由于刘帅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聊天中战士们愿与这位“长辈”说自己的心里话,也愿意听他讲的那些风趣的故事,通俗的道理。在谈话中刘帅便掌握了,部队战斗伤亡情况,干部调配任用情况,部队士气,干群、军政等内部关系,甚至于部队吃饭、睡觉、穿鞋、戴帽之类的细节小事。刘帅如觉得必要都会问得明明白白。刘帅如此细致的掌握部队第一手资料,在军中做到了胸中有数,可谓“知己”。

上述敌、我的情况虽然看似细微,但是往往会决定着战场的胜败。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我军的电台就可以侦听到敌军的作战部署;我军的将士在湘江战役中虽然英勇顽强,但是李德、博古强令红军与强敌硬拼,致使部队伤亡惨重。当时红军的军事决策者李德、博古,对敌情充耳不闻、对红军的损失视而不见。顽固的执行其既定的军事路线,把红军的命运推入危险的境地。直到遵义会议后,毛主席重新指挥红军,红军四渡赤水跳出敌军的包围,才转危为安。

由此可见同样的敌情、我情摆在决策者的面前,还需要决策者对各类情报进行综合的分析,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出正确的决策。刘帅在这方面的能力就是非常高超的,他不但能够作出出人意料的决策,而且能够走一步看三步,让战场上的敌人处处受制。

常胜将军刘伯承,是如何克敌制胜的

抗战时期刘伯承作报告

一九三七年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日军在装备、训练、技术、战术等方面,比中国军队强很多。日军一路杀来,从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刘帅利用日军的骄横,一反兵法中不在同一地点连续设伏击的要求,三天之内以一个营的兵力,在七亘村对日寇连设两次伏击,以三十人伤亡的代价,歼敌四百余人,缴获敌军骡马四百多匹,并缴获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九日,八路军骑兵营在河北高邑扒了鬼子的铁路,就到南邢郭村,在村中对汉奸的进行审判,吸引鬼子前来进攻。下午骑兵营又到北马村,留下一个班待敌,大部队转到敌侧后嘉应寺隐蔽。果然鬼子将他的快速反应部队派出。分乘八辆卡车沿途赶来,到了北马村,我军骑兵班迅速撤走。鬼子忙活了一天,天也黑了只得宿营北马村。当晚骑兵营夜袭鬼子,击毙鬼子一百三十多人,烧掉了鬼子的军车八辆。此战完全按我军设想,一步步将鬼子引入我军预设战场,再予以歼灭。

常胜将军刘伯承,是如何克敌制胜的

解放战争时期的刘伯承元帅

我军解放大西南时提出的口号是:“以我六十万大军,歼灭拥有九十万众的敌人,解放七千万受苦受难的四川人民。”当我军右翼兵团抵达重庆南岸时,发现胡宗南部已在江北与我对峙。如按原计划强渡长江,即便胜利渡江,渡江部队也会遭受重大的牺牲,根据野司决心,我军避开敌锋芒,出其不意,改道江津渡过长江,胡宗南凭借的长江天险不攻自破,解放军顺利解放重庆。

刘伯承元帅戎马一生战果累累,战绩辉煌,本文所述刘帅的几个战例,仅为刘帅众多战功中的沧海一粟。刘帅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党中央给刘伯承元帅的致敬电给予充分的肯定,电文中称赞他:“是身经百战的元帅,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家,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指挥艺术和作战谋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对于党和人民给予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刘帅是当之无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