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腰椎疾患較多,大家聽過的可能有“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腰椎壓縮骨折、腰扭傷等疾病”,對於腰部疼痛的患者,去醫院就醫,大夫可能會建議佩戴腰圍保護脊柱。腰圍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脊柱的活動,對於腰椎的損傷,腰圍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這樣有利於腰部疾患的快速康復。當今的腰圍各式各樣。
那麼在古代,當人們有沒有意識到腰圍的重要性呢。答案是肯定的。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介紹,中國傳統醫學上最早的“腰圍”。在《醫宗金鑑》一書中清楚的記載了,類似現在腰圍的器具,古代稱為“腰柱”。
原文描述:腰柱者,以杉木四根,制如扁擔形,寬一寸,厚五分,長短以患處為度,俱自側面鑽孔,以繩聯貫之。
醫宗金鑑釋義:凡腰間閃挫岔氣者,以常法治之。若腰節骨被傷錯筍,膂肉破裂,筋斜傴僂者,用醋調定痛散,敷於 腰柱上,視患處將柱排列於脊骨兩旁,務令端正;再用蘄艾,做薄 褥覆於柱上,以御風寒,用寬長布帶,繞向腹前,緊緊紮裹,內服藥餌,調治自愈。
這個腰柱圖是不是和現代的腰圍很像,並且“再用蘄艾,做薄 褥覆於柱上”防寒,還能增加患者的舒適性。雖然比不上現代腰圍的舒適,但是在古代,也算是很好的腰椎固定方法了。
並且在網上找到了,腰柱的博物館存在的圖片,如下圖。
腰柱圖出現,說明了,古人認識到了固定脊柱的重要性。雖然目前已經用不到了。但穿越歷史煙雲,體會我們的祖先在需要腰圍固定的情況下,產生的創造。
閱讀更多 骨科李郎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