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腿子“的人生感悟

掐指算來,離開生養我的小鄉村已有二十五的光陰,可我一直像一隻喪家犬一樣,在別人的城市裡掙扎、沉浮和尋覓。

一個跨越年代的卻留在光陰裡的小鎮~隔岸卻是現代化的都市,走在街頭恍如穿越時光

由於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習慣了鄉村的環境,因而在城市裡的我,顯示出了極大不適應。老實說生活習慣上我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這種不適應倒不是體現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城鄉差異,我真正在乎的是某些城市人,天生那種近乎無知的傲慢與偏見,總是時時處處地被城裡人稱為”農民工或者鄉下人“的我帶來傷害,特別是在剛來城裡打工的時候,在他們看來,農民工或者鄉下人這個概念,總是與髒、與臭、與蝨子、與跳蚤、與馬糞、與牛糞等連在一起。更有甚者,他們懷疑你身上有某種瘴氣,有些他們會看不慣你的一些,你的一舉手一投足在他們看來都是令人生厭,甚至連你說話的口音也被他們拿來嘲笑和鄙視。他們以他們的生活標準為規範,你稍有不同即被認為異端與古怪。如果他們認為蘋果削皮才能吃,那麼你不去皮的吃法就會令他們嘔吐。

京郊新農村環境整潔 吸引城裡人鄉村遊玩

例如小兒出生那年,我的母親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千辛萬苦從家鄉給我帶來一些特產,出於一片好心好意,我把有限的一部分,分給我租住房屋的鄰居,當著我的面他們欣然接受,並表示感謝。第二天我卻在樓下的垃圾桶裡發現了那些原封不動的特產。我不能說這是對我一種侮辱,送給別人的東西,人家當然有處置權,但起碼對我來說是一種打擊。這種打擊每每想起心裡總有一種酸楚。

危地馬拉的垃圾倖存者

在鄉下人面前,城裡人永遠保持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傲慢和優越感,而鄉下人或者農民工也從來都在城市人面前表現的畏懼與膽怯。在城市裡是這樣,在農村也是這樣,當年知青下鄉,雖說去的目的是向貧下中農學習,但他們在那裡從沒謙虛過,到成了貧下中農向他們學習了。

而我認為,所有的這一些都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必然,你不能說誰對誰錯,農民工膽怯自由膽怯的原因,而城市人傲慢也有傲慢的理由,認真說來,城市原來也是鄉村,那麼城市人也曾經是鄉下人,但你有什麼辦法呢?一旦環境改變,人心也隨之自然而然的改變,思想觀念也隨之改變。

我知道這樣說肯定會招來許多人的反對,理由是城市人也不見得個個都如我所說,皆一味的偏狹與無知,也不都是對農民工存在偏見。當然,我所說的都是相對而言的,這一點我也不能不承認,但憑我在城市生活二十五年的經歷和所見所聞,我還是不能不痛切的指出,城市人的那種近乎愚昧的傲慢與優越感,的確是與生俱來,並普遍存在的,只不過你有時並沒意識到而已,但一有機會這種弱點就會暴露無遺。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91954萬人 流動人口為2.45億人

我不想過多地敘述城市人的各種無知,也無意渲染和誇大城鄉差別的事實,更不想矯情地以自己出身於鄉下而驕傲、自豪,也的確沒什麼驕傲的,因為目前這個社會是以金錢來衡量自身價值的。

離鄉二十幾年,”泥腿子“的我對於生我養我的那片鄉土愈來愈疏遠了,而我對於現在所居住的城市,也從不適應慢慢過度到適應,城市人那種無知的傲慢與偏見,有時在我身上得到體現,從前被別人嘲笑和鄙視的我,而現在也常嘲笑和鄙視別人,我不知道這種變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每每想起我都會恨自己,但不管怎麼說,這座城市再好也無法取代我心目中的故鄉,這些年來,我總是想盡千方百計的回去看看,儘可能多打聽了解一點故鄉的消息,使自己不在繼續疏遠生我養我的那片熱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