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達“黑科技”入圍“2018年中國10大科技突破”

剛剛過去的2018年,高新技術成果在各行各業開花結果,在提高產業效能的同時也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更多便利。科技創新主體不約而同向著“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的目標前行。

2018年12月28日,中國《科技日報》刊文盤點2018年中國10大科技突破,來自天津開發區企業虹星科技的遠距離虹膜識別技術光榮上榜。

泰达“黑科技”入围“2018年中国10大科技突破”

中國10大科技突破

泰达“黑科技”入围“2018年中国10大科技突破”

報道摘登

虹膜識別 1.2米遠兩秒搞定

虹膜識別是除DNA以外最可靠的生物識別技術,唯一、防偽。最開始虹膜識別要像用望遠鏡一樣把眼睛貼在設備上,後來擴大到設備半米內識別。11月份,虹星科技正式投產“駕駛員生物特徵識別一體機”,將虹膜識別距離拓展到1.2米,掃一眼即可,無需過多配合。

每個人的虹膜都獨一無二。紅外光條件下,可呈現豐富紋理特性,穩定特徵點200多個,刷眼後儀器提取出具備高區分力的特徵碼,與數據庫進行比對,這一過程稱為虹膜識別。虹膜識別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龐大數據庫中精準找人。在監控視頻中準確找一個人,1萬的人群基數用人臉識別,10萬人以下用指紋識別,100萬個人應當用虹膜識別。

泰达“黑科技”入围“2018年中国10大科技突破”

虹膜僅約1平方釐米,人臉是300平方釐米,識別難度相差300倍。距離稍遠,難以採集到清晰的虹膜紋理;而且人本身的晃動和眨眼,會讓成像存在運動模糊、眼皮遮擋等一系列問題。

虹星科技成像階段使用千萬像素以上的圖像傳感器,保證足夠的虹膜分辨率;精心計算近紅外光源的角度和強度,在不傷害人眼的前提下照亮虹膜紋理;將智能算法移到成像設備內,使成像與計算協同作業;快速圖像質量判斷算法,丟棄低質量圖像,專注識別高質量虹膜圖像;優化算法,一秒處理上百張千萬像素的虹膜圖像。最終做到了1.2米距離內2秒虹膜識別。

泰达“黑科技”入围“2018年中国10大科技突破”

虹星科技

泰达“黑科技”入围“2018年中国10大科技突破”

虹星科技是中科院自動化所在天津開發區孵化的企業,前身是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的生物特徵事業部,團隊管理團隊均是自動化所工作8年以上的科研人員,在智能成像設備和人工智能算法這兩方面積累比較深厚,當前主要產品業務是遠距離虹膜人臉融合身份識別,以及工業場景下視覺測量檢測業務。虹星科技基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遠距離虹膜識別技術,並融合人臉等其他生物特徵識別方式,可捕捉目標圖像並進行智能三維重建,通過比對本地/雲端數據庫,來完成人機交互識別。

泰达“黑科技”入围“2018年中国10大科技突破”

當前,虹星科技的產品主要商業落地在室外空間行人識別與車輛管理司機身份識別兩大場景應用,遠距離虹膜識別工作距離可達1.2m距離,突破傳統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應用在門禁考勤上的侷限式發展,對公共場景下的快速識別具有前瞻性引導意義。

泰达“黑科技”入围“2018年中国10大科技突破”

長按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