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一位“扮豬吃老虎”的焦慮商人

羅振宇,一位“扮豬吃老虎”的焦慮商人

羅振宇的真誠背後藏著精明;

羅振宇的樂觀背後藏著焦慮。

這兩天,很多人在對羅胖的跨年演講進行道德審判,說羅胖又在大肆販賣廣告與焦慮。我雖然有優酷的會員,但沒看羅振宇跨年演講的現場直播。不是別的原因,只是忘記了。直到看到這些評論,這才想起來並抽空看了回放,演講的確乏善可陳。

當然也有不少人在力挺羅胖。比如,施展老師在《讓羅胖的歸羅胖,時代的歸時代》一文中為羅胖辯解說,焦慮是這個快速變化時代造成的,我們的心裡本來就有。看來,雖然是羅胖把這小火苗撩撥的越來越旺,但歸根結底我們不能賴羅胖。

同時那篇文章也點明瞭一個真相:羅胖是一個商人。看直播的人雖然你們都是交了有線電視費、衝了優酷的會員甚至掏錢買了門票跟飛機票,但跟贊助商給的money比起來,都只能算是九牛一毛。優先讓誰的利益最大化,羅胖這樣的聰明人,自然拎的清楚。

你如果把羅胖當良師益友,自然要失望;但你如果把他當成商人,他所做的一切就都順理成章。羅胖挖掘了人們面對快速變化時內心的焦慮,並且給出了他的解決方案——通過學習得到APP的付費課程就能應對變化,然後就不必焦慮。(當然也有人說,用戶得到的只是一種“我學了很多”的虛假“獲得感”。)你一直把羅胖當朋友,但其實羅胖自己都說,他真正的朋友是時間。雖然羅胖口口聲聲把用戶稱作上帝,可又有哪個商家不是這麼說呢。你在羅胖的得到APP上購買了課程跟你去書店買了本書是一樣的。現實中,你不會因為書店的老闆在門口殷勤賠笑還加了你的微信好友,就覺得他是把你看成朋友而不是顧客,相信你也能明白在羅胖的心裡,他跟用戶的關係只是買賣關係而非朋友關係。

只有弄明白“羅胖是個商人”才能看懂羅胖所做出的選擇。“大眾的認知焦慮”是羅胖的商業模式的起點和源動力。但這種認知焦慮需要有個度,如果認知焦慮過少,人會傾向及時行樂。所以在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的時候,比如前幾年,羅胖要在跨年裡宣講未來的不確定性,宣講黑天鵝。目的是提醒人們趕緊來得到學習吧,不然應對不了外界的變化。但同時

人們如果過度焦慮,也會放棄努力。所以在經濟下行壓力很大,不少經濟學家持悲觀態度的時候,羅胖便又開始給我們加油鼓勁,告訴我們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還仍然熱愛它”。

因為暫時找不到證據讓人們對大趨勢保持樂觀,羅胖便開始告訴我們不要那麼關注大趨勢,他說: “宏觀好壞就像全球平均氣溫,你要是關心人類的命運,平均氣溫有價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門辦個事,它真沒啥用。”於是今年的跨年演講主題就鎖定為了“小趨勢”。

憑啥說“小趨勢”不是羅胖對未來的把握跟洞察,非要說是為了商業利益而拼湊跟炮製出來的呢?因為在羅胖在詮釋他的“小趨勢”時犯了致命的邏輯錯誤。羅胖給“小趨勢”的定義是 “小趨勢,是影響趨勢的趨勢,帶來改變的改變。”但他舉得例子卻與這個定義相違背。某些餐飲業企業因為移動支付得以上市,某家飯店因為美團外賣營收過6億,這些不都是互聯網大潮對傳統行業的改造跟滲透嗎?不都是互聯網這個大趨勢在某個行業上所釋放的紅利嗎?

看似最有說服力的是“貓砂案例”。從貓砂的發明到“貓經濟”的蓬勃發展,的確有點“小改變引發了大趨勢”的味道,但“貓經濟”、“吸貓文化”不都是城市化和互聯網社交這樣大趨勢所催生出來的嗎?聽完這些例子,讓我越發堅定的覺得:想要尋找機會還是必須要關注大趨勢,不關注大趨勢的走向,除非中彩票,否則你永遠也無法抓住小趨勢”。

羅胖顯然知道這些,不然他不會有今天的江湖地位,可他就是不說,並不是他壞,而是因為他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從商業價值的角度,在悲觀的氛圍中談樂觀,在大家都關心大趨勢的時候講小趨勢,是最容易形成差異化的。儘管邏輯上無法自洽,但只要經過精心的包裝,再通過羅胖富有感染力的演說給演繹出來,還是會讓人很有頓悟感跟知識的獲得感的。就如同一份添加了各種香精和食用著色劑的快餐,雖然沒營養但勝在色香味俱全,讓人吃起來依舊能覺得很爽。

說完了商人,我們再來談談焦慮。羅胖的焦慮體現在哪裡?並不是對贊助商跪舔式的吹捧以及那句“歡迎贊助商明年接著來”。他春風得意也是這樣低調謙遜,這招在江湖千術上叫“扮豬吃老虎”。他也正是靠著這份“扮豬吃老虎”,感動和吸引了不少的粉絲,可“死磕自己,愉悅別人”的背後隱藏是“收割韭菜,成就自己”的商業目的。如果羅胖足夠真誠,他不會在跨年上扯什麼小趨勢,他應該告訴他的粉絲們,經濟趨冷的時候,要多存點糧食準備過冬,別輕易跳槽,別輕易創業。但他沒有這麼說,因為這樣說既打了他自己的臉,也不能令贊助商滿意(都準備過冬了,誰還有閒錢買車)。

扯遠了,回到焦慮。筆者認為羅胖的焦慮主要體現在2個細節上。第一個細節:他把跨年演講要服務的人群,重新定義為了 “做事的人”而不是之前的“創業者”。原因之一恐怕是羅胖已經也沒膽量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再鼓動大家創業了。另外的原因則可能是創業者這個菜園子裡的“韭菜”不夠用了,需要把收割的範圍再圈大一點

。第二個細節是:羅胖藉著介紹張泉靈而二次發佈了羅輯思維的新產品——少年得到。這個信號很明顯,就是要進軍兒童教育這個巨大市場。尋找新的藍海,畫出第二曲線的原因有可能是未雨綢繆,遠見卓識,也有可能是現在的商業模式遇到了天花板第一曲線就要到達或者已經到達頂端開始往下走了。而我的判斷更傾向於後者。

羅胖的焦慮源自哪裡?

焦慮源自於各方競爭的壓力。羅輯思維在知識付費的賽道上擁有無與倫比的先發優勢,是名副其實的行業老大。但喜馬拉雅、蜻蜓FM、網易雲音樂等後來者們都不是容易對付的競爭對手。此外根據羅胖自己曾講過的“所有的APP其實都在爭奪有限的用戶時間”的邏輯,快手、抖音、今日頭條等其實也都是得到APP的競爭對手。羅輯思維雖然自稱要建立一所“終身學習的大學”,但其在絕大多數用戶心目中仍只是一個消磨碎片時間的工具。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得到APP前段時間推出了“學習計劃”這項功能時,遭到很多用戶的反彈:“我就是來消磨下時間的,沒想到又找到了上學時被監督著學習的感覺”。筆者的一位朋友這樣評價得到:“得到是個不錯的APP,曾陪我度過了不少早上起來蹲馬桶的時光,直到我找到了更好的消磨蹲馬桶的時間的方式。”強敵環伺,還有跨界打劫者,羅胖能不焦慮嗎?

焦慮源自於現有商業模式的侷限。得到APP所提供的內容的水準至少在目前還是有保證的,但得到APP一直繞不過的一個底層障礙是:知識轉要換成“智識”,要變成用戶的技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深的鴻溝要跨越。就像“一萬小時理論”,要想練就登峰造極的技能需要不斷地刻意練習,需要有及時準確的反饋,而這些得到APP現在的提供不了,將來也很難輕易提供。這就導致了那些真正想要提升自己的人,很可能會選擇離開得到APP,去尋找更好提升自己的途徑,比如去參加專門的網絡訓練營或者商學院。羅胖顯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我們看到了“得到大學”。但在這個新的領域包括前邊說的兒童教育領域,羅輯思維都還只是沒有太多勝算的追趕者,羅胖能不焦慮嗎?

焦慮源自於自身能力的不足。有位粉絲在網上分享自己必須現場看羅胖跨年演講的原因時,寫了這麼一段話 :

跨年演講倒計時28小時,改到第7稿的羅振宇已經生無可戀。“我要控制我自己”,羅振宇在會議室反覆說。沉默了一會兒之後,他又說:“扶我起來,我還能改一稿。”

那位粉絲顯然被感動了。但我看到這段文字時,腦海中浮現出的是個正在辛苦地進行體力勞動的農民工,卻並非一個思想深刻的思考者。如此的“賣慘”非常符合羅胖“死磕自己”的人設,也符合之前講過的“扮豬吃老虎”的邏輯。但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一個石匠再怎麼用心也雕刻不出“思考者”這樣的傳世鉅作,除非他先把自己磨礪成一個雕塑家。這裡提醒下那位粉絲:真正能打動人心和有價值的是藝術品而不是工藝品。羅胖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了對重複性的而非創造性的工作上,用在了可以帶來金錢變現而非未來可能性的“死磕”上。羅胖曾很誠懇的承認,自己最大的能力在於把聰明人的洞察轉述成大多數人能聽懂的通俗話語。他願意當一個辛勤勞作的工蟻或者勤奮產卵的蟻后,而不願意,同時沒有能力成為蟻群裡的“懶螞蟻”,去為整個蟻群指明未來的出路。所以當整個蟻群遭遇到危機,需要他指路時,他如何能不焦慮?

羅振宇足夠聰明,也足夠勤奮,但未來的不確定面前依然不可避免地焦慮著,焦慮的程度可能一點不比另一位正處在風口浪尖上的羅老師少。

很想告訴他應對焦慮最好的辦法不是樂觀,不是關注小趨勢,而是學會獨立思考以及不斷提升自己。

祝他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