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鹿谷区块链:中本聪 人性 经济学

用这句话来形容“中本聪”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领鹿谷区块链:中本聪 人性 经济学

“中本聪”在我们的眼里一直都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神秘人物。之前倪老师也有给大家介绍过“中本聪”的身份臆想,比较客观,只是简单的说了说关于TA身份的猜测。今天,倪老师想从主观的角度分析一下“中本聪”,给大家说一说“中本聪”对于人性与经济学的深刻理解。

为什么说“中本聪”对于人性和经济学有着深刻理解呢?这要从中本聪为什么消失开始说起了。

2008年10月31日一个网络ID为“中本聪”的账号发表了9页的比特币白皮书后,于2011年4月26日“消失”。这里的“中本聪”要用引号包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到现在为止“中本聪”都只是一个账号,我们甚至不知道TA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这就引出了我的第一个观点:“中本聪深谙人性”。

领鹿谷区块链:中本聪 人性 经济学

为什么这么说?比特币诞生过后仅仅两年的2011年4月26日“中本聪”就消失了,首先从时间点上看,两年之后的比特币是有一定规模并且正在为人熟知的状态,“中本聪”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淡出人们的视野,是不是因为比特币系统以及处于正向发展的状态,所以“中本聪”可以功成升退?或者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比特币是不是已经不需要“中本聪”了,甚至需要“中本聪”消失?

到今年比特币白皮书问世已满10年,比特币网络安全稳定地运行也近10年,其通证价值超过千亿美元。比特币社区负责人曾说中本聪的“消失”是因为“在公开谈论比特币时,我们应该尽量回避‘神秘创始人’这一话题”。

实际上,中本聪深谙人性,TA必须不能存在,唯有TA的消失,比特币(和区块链)才有未来。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心理学现象——正就像我们至今不知道是谁发明了黄金的价值储备作用一样,比特币的价值不能被某一个人发明,因此才易形成共识,共识是区块链价值的基础。

换个角度想想,假设我们知道某个人是中本聪,那么TA一定是最早期“挖矿”的人,而比特币四年减半的发行决定了TA可能拥有相当大比例的比特币,这种先天的筹码分配情况是人类天生厌恶的情况。简单地说人们天生厌恶“安排好的分红”的情况。他们会觉得“中本聪”拥有这么多的比特币是因为TA知道刚开始的比特币“挖矿”参与人不多,所以趁着这段时间获取大量的比特币,再通过难度递升的设置使后来者的收益远远不如自己。而不是因为他们知道“挖矿”难度递增是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给比特币带来的影响。之所以“中本聪”设置“挖矿”难度递增的机制是因为当比特币的使用人数越来越多,总量限定为2100万的比特币就必须延长生产完毕的时间,不然就会造成比特币的流通范围被限定在很小一部分人的手中(这个就像挖掘黄金一样,越后面越难挖)。

领鹿谷区块链:中本聪 人性 经济学

说到底就是嫉妒,这是人性的基本属性。(你先别急着否认,或许你现在已经不容易嫉妒别人,但是你小时候别人家的小孩子有糖吃,你没有的时候你不会不开心?)所以,“中本聪”在比特币到达一定规模的时候必须消失,成为一个即使在早期拥有了大量比特币,但是谁都不知道身份的人。

再来说说我的第二个观点:“‘中本聪’深谙经济学规律”。

这要从TA设置的“挖矿”机制开始说起。

“中本聪”设计了一个总量限定2100万的比特币系统,通过“挖矿”的方式产生新生币。而“挖矿”的过程就像是猜数字,猜对数字的节点(也叫“矿工”)就可以获得比特币系统上的记账权利,而记账成功的节点就能获得新生币的奖励。人们把这个过程用到的共识机制称之为工作量证明机制。

领鹿谷区块链:中本聪 人性 经济学

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挖矿”的过程。

首先,TA把比特币的总量限定为2100万,这就像告诉挖掘黄金的矿工一样,我告诉你黄金的数量是有限的,甚至还是很少的,那你自然而然的就会认为物以稀为贵嘛,既然这玩意越来越难挖,那它肯定就会越来越贵吧?这在经济学上就是“供小于求”,就造成了物价的上升,当然“物以稀为贵”的“物”也必须要有足够的价值才能达到“贵”的效果。

再者TA设计了“挖矿”的新生币产生的方式,按照这个方式每个人都有机会能获得新生币,而不是被垄断,你的算力(运算能力)越高只能说明你能越快的猜到数字,而不是你就一定能猜到数字,这就给了算力低的人一种期待,因为他们也是有机会能猜到数字拿到奖励的。这在经济学上叫做“小概率事件”,而人性是会根本上迷恋小概率事件的,就像彩票,大部分人都知道中奖的概率非常低,甚至低于你走在晴天的大马路上被雷劈中的概率。但是即使概率这么低那还是有不是吗?现在的彩票奖池动辄几亿几十亿,这不就是哪些迷恋小概率事件的人花的两三块钱堆积起来的吗?

领鹿谷区块链:中本聪 人性 经济学

再者“记账人”的选择通过“猜数字”的方式决定,决定之后,记账成功还能得到新生币的奖励。这整个过程就非常的依赖刚刚说到的算力,因为你的运算能力越强你就越能比较容易的获得奖励。这导致了很多人不计成本的疯狂购买专业的“挖矿”设备。矿业巨头比特大陆仅去年一年在售卖“挖矿”设备上就盈利了30至40亿美元。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挖矿”设备的疯狂追求。而这种追求正式比特币系统需要的,因为整个系统的算力越大就越安全,因为届时要攻击比特币系统的黑客要面对的就是全网的算力总和的运算能力。“中本聪”正是通过这种奖励比特币的方式促使成百上千万的“矿工”参与到维护系统安全的过程,而且“矿工”们不可避免的还成为了比特币系统的忠实用户,我称之为“用户的复利”模式,才滚雪球一样的使得比特币系统的参与人数不断的增加,不断地被完善。

现如今几乎人人说起区块链都能说到一个“去中心化”,当然倪老师说过,严谨的说应该是“弱中心化”。那作为以“弱中心化”为重中之重的分布式点对点交易的现金系统,“中本聪”如若还存在的话,TA本身是不是就是一个巨无霸式的中心?

“中本聪”创造的比特币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新的经济学模式——通证经济学,其本质是建立一个有token激励制度的社群生态,激励每个人去创造价值,共建生态,从而获得超额价值回馈及回报,而非交换剩余价值,而是创造新价值(即挖矿)。通证经济主要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正是这种经济学的模式,才让比特币达到了人们想要的共识,并且是有收益、有动力的共识,而不是奉献式的共识。

所以总结全文,倪老师认为“中本聪”之所以消失,是因为TA对人性和经济学规律的理解已经到达了非常高的程度。换句话说,“中本聪”不得不消失。

2008年一个并不“存在”的中本聪,用仅仅9页的比特币白皮书开启了神奇的平行财富世界,区块链因TA发扬光大继而成为了行业的代名词。两年多后中本聪“消失”,留下一个用自由市场经济思想规范的去中心化系统日新月异不停转。

可以说区块链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领鹿谷区块链:中本聪 人性 经济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