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位次之爭

43 位次之爭

魯息姑進入在位執政的第十一年。

>>>> 本年春天,滕侯、薛侯兩位小國的國君到魯國來朝見。

朝見,原本指的是諸侯的國君到王室去訪問,根據訪問的季節不同,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名字。

比如春天去稱作朝,夏天去稱作宗,秋天去稱作覲,冬天去稱作遇。

所以我們說,覲見陛下,若是放在春秋或以前的時候,指的就是秋天的時候去訪問天王。

但是因為當時交通不便,這些諸侯根據和王室的關係的遠近,有的人一年一訪問,有的人幾年一訪問,所以大家訪問王室的時候,往往都會趕在春天去,所以“朝見”,也就是春秋去朝見的稱呼就變成了諸侯訪問王室的統稱。

而諸侯之間也有相互的訪問,如果是國君出面也稱為朝見,如果是大夫出面,則稱作聘。

所以說,朝見這個詞,在春秋及以前來說是平等訪問,平等會面的含義。

可是到了春秋的中後期,大國小國之間的實力越拉越大,而王室又沒有力量在中間居中調節,保持公正,所以小國必須要去大國訪問。

尤其是那些霸主國出來以後,小國必須要訪問這些霸主國,否則就可能會受到討伐。

所以“朝見”這個詞,就慢慢的變成了地位低的人去訪問、求見地位高的人,這個詞就變成了下級看上級的意思。

時至今日,說起“朝見”,大家一定會認為是臣下或者附屬國到領導或者宗主國的意思。

但是這次,滕侯、薛侯來魯國朝見,實際上還是普通的友好訪問,只不過是因為國君來了所以稱為朝,如果是他們派大夫來了則被稱作聘。比如齊國國君齊祿甫的弟弟齊年跑到魯國來,就稱為聘。

可是偏偏兩個人來訪問的時間撞車了,這兩人爭起來,都想先去見魯息姑。

薛侯說:“我們薛國曆史悠久,分封在前,是老牌國家,所以我們應該先去朝見。”

>>>> 這裡我們要補充介紹一下薛國和滕國。

薛國,據說是黃帝的後裔,他們的祖先叫做奚仲,奚仲當年居住在薛地,在夏朝的時候就是夏朝的車正,也就是夏朝的諸侯。

而滕國,是西周一任天王姬發的弟弟被封在了滕地,所以是滕侯。

我們一擺歷史,黃帝的後裔從黃帝開始算,後面是堯舜禹,夏商周,薛國至少是在夏的時代就已經封了,經過了夏代幾百年,經過了商代幾百年,然後到了周初,滕國才受封。

所以薛國擺自己的老資格,黃帝的後裔,夏代的諸侯,歷史悠久,分封比滕國早了好幾百年,所以薛國應該在前面。

滕侯一聽,薛侯擺老資格,不服氣,滕侯回覆說:“我們滕國是什麼,是周王室的卜正,是負責占卜的頭頭。即使你薛國是老資格,是黃帝的後裔,是夏代的車正,那有什麼了不起啊,那都是老黃曆了,現在是周王朝的天下,我們是周王室的親戚,所以你再老資格,你有我們親嗎?所以我們滕國絕對不能在薛國後面朝見。”

這一下,各有所據,兩邊鬧僵了。

本來,兩個小國過來朝見,這是好事啊,顯得自己很有面子。結果沒想到他們在門口擰巴了半天倆人誰也沒進來,光在門口就打起來了。所以呢,魯息姑就要出面調停。他派了魯公子魯翬,讓他去跟薛侯商量。

“您和滕侯兩個人,不辭勞苦,跑來看望寡人,這是給寡人莫大的光榮。但是呢,周人有句諺語,叫做‘山上有樹木,木工才會去度量,賓客有禮節,主人才會去邀請。’周人的盟會都會把異姓的諸侯排在後面,如果寡人要到薛國去朝見,絕對不敢跟任姓的國君爭先後。”

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也就是魯息姑在告訴薛侯,你薛國是任姓的國家,我們魯國和滕國都是姬姓的國家,如果說,你要是開大會,我跑到你的國家去,碰到了其他任姓的國家,我當然先讓其他任姓的國家先朝見,然後我才朝見。因為你們都姓任嘛,你們是親戚,你們更親近。無論我國家再大,歷史再悠久或者是其他怎麼著,但是比不上你們血緣近。同樣的,你薛侯跑到我們姬姓的國家來朝見,你當然先得讓我們姬姓的親戚先見過了再見。

“這個並不是說看不起你,這是親戚血緣在那擺著呢,我也沒辦法。所以呢,如果您願意給寡人這個臉面,請讓滕侯先行朝見。”

這段話,這段禮,往那一擺,薛侯也沒話說,一想,也是這個道理啊。疏不間親,再親,也親不過人家有血緣關係。

於是,薛侯就同意了,這下呢,滕侯先朝見,薛侯再朝見。

所以我們可以從這件小事上看出,周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搞“家天下”的概念了。即,以血緣為先。不管你老資格,歷史悠久......沒用,先講血緣,後才講資格。

當然,我就那麼一說,您,就那麼一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