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教父2》:技術母題的再次勝利

兩年之後,繼《教父》席捲了各類獎項及票房之後,《教父2》出現了。

這集的故事裡老教父的往事再現給了觀眾。

這集的故事裡現任教父邁克柯里昂的黑幫帝國 似乎更加龐大,更加神秘。

藉著大的歷史背景,邁克的權力觸角蔓延至政界,延伸到了古巴,柯里昂家族變得更富有,更強大,更有操控力(strings)。

意外或者不意外的,《教父2》又一次獲得了巨大成功。

而縱觀此片,我不得不說,這是在第一部《教父》的多重母題刺激下的基礎上的又一次母題刺激的成功,只不過這一次是技術性母題的勝利。


了便於敘述,先說一下什麼是“母題”:按照路易斯·賈內梯在《認識電影》一書的說法母題是指一種形象、技術、手法等在電影中的反覆呈現。它是有別於文學敘事的“母題”的概念的。

1.場景

開片即是一場葬禮,呼應了第一部開片的婚禮。

之後,各類葬禮、婚禮慶典不斷出現——當然,還有那些數不清的吃吃喝喝的場景。

特別是在敘述邁克的故事時,開始即是一場慶典。同時邁克——新教父,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與政要探討家族的生意。儘管畫面的光線明亮了不少,但新教父的氣度較之老教父有過之而無不及。

電影《教父2》:技術母題的再次勝利


隨著影片故事的發展,各類演出、舞會,節慶接連不斷。而且每逢聚會和筵宴則必有重大變故發生,

例如聖餐會後邁克遇襲;

古巴迎新晚會上總統宣佈辭職,這導致了邁克事業嚴重受挫,並對決心除掉弗雷德;

聖像遊行儀式上,老柯里昂殺掉本地區的大混子,開始踏入黑道;

邁克母親的葬禮上教父與舊部一一決裂等等。

可以說此類場景成了映襯矛盾發展的重要背景,或者說成為敘事的主要方式。

這樣做很有史詩感、厚重感,但不免有炫技燒金之嫌。

電影《教父2》:技術母題的再次勝利



2.文本

以前說過,在第一部故事中,family 、friend、reason等等體現價值觀的詞語在對話中不斷蹦出。

到了本片則更甚,老柯里昂幾乎張嘴閉嘴就是“reason”,據本人不完全統計,至少出現13次,似乎他本來是一個理性的紳士,卻沒有起到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只是給人感覺那個“reason”更像一個藉口,或遮羞布。

邁克爾說了7次“strings”,但卻說了22次“enemy”,平靜的表情下掩蓋的是殺氣騰騰的內心。

故事還給邁克安排了很多與妻子之間的感情戲,關於孩子、愛情、家庭的討論和爭論一直髮生在兩人之間。其實這些戲才真的讓觀眾感受到了邁克的壓抑和痛苦。

電影《教父2》:技術母題的再次勝利


3.剪輯

電影是兩條線索敘事,淡入淡出、閃回再閃回,兩組敘事之間沒有直接關聯,讓我覺得這個電影就是個超大的平行敘事剪輯。

難道是模仿格里菲斯的“有史以來愛的掙扎”?

但節奏可比那個緩慢的多了。


外,在這裡可以做一個有趣的比較看一下一、二兩部的結尾:

《教父1》結尾是邁克除掉其它家族的對手(“enemy”)的過程,與邁克在教堂的過洗禮的過程進行剪切,構成平行蒙太奇。

整個過程約4分鐘。

手法節奏顯得十分鮮明,使人感到有一種釋放的快意。

電影《教父2》:技術母題的再次勝利


而在本片,以邁克關門(象徵與妻子徹底分手)開始,到邁克爾獨自癱坐在書房的沙發裡截止;整個過程也是約4分鐘;

區別只在與本片這段敘事組:將機場刺殺羅斯;湖中殺死弗雷德;逼死弗蘭克三者交叉剪輯,並無邁克的鏡頭出現,並將過程敘述的相對完整,因此,顯得整個節奏有些偏慢。

但這個偏慢並不使人覺得拖沓,而是感受到緊張和壓力、壓抑。

這感受是二者間的不同,正是導演功力之所在。

更是對暴力批判的力量之所在。

電影《教父2》:技術母題的再次勝利



4.

《教父2》幾乎集結了《教父1》的原班人馬。

尤其是戈登·威利斯(Gordon Willis),依然執掌攝像機。

導演科波拉更有資本不遺餘力的展示西西里半島的故鄉風情。

據說為了真實的展現老柯里昂青年時期的生活場景,劇組租下了一條大街。並將所有臨街的房屋門面重新裝修,使之符合當年的場景。

而因為有了《教父1》的成功,街上的居民也十分歡迎並配合。

而現在這條街還保留著。

《教父2》 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配角 、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配樂等獎項。

所以,《教父3》一定會來的。而且真的來了,不過要等到20年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