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里为什么要涂抹修改,原来如此!

《兰亭序》是右军王羲之等41人在山阴(今绍兴)郊外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为诗集所作之序。

以下是《兰亭序》原文范本。

王羲之《兰亭序》里为什么要涂抹修改,原来如此!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王羲之所创作的《兰亭序》一共有324个字,因为是系酒后豪迈时醉书,在书写的时候笔划不是很稳定,而被他涂沫的地方大约有20处。在他醒酒清醒后,他想试图重新工整着来誊写,可是不管怎么写都不及当天写的那本好。这样之后传给后人的,还是那个醉酒时写的第一稿最好,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其真本至今还是个迷,我们就按几个临摹本,来对其一一分析。

王羲之《兰亭序》里为什么要涂抹修改,原来如此!


1.“岁在癸丑”。这里的“癸”字笔画是不是写得很细。分析一下,王羲之一定是只记得当年“地支”是丑牛年,而忘了“天干”排序,“癸”字,应该是后续填上的。而地方又留得不太多,所以我们看起来“癸”字写的又扁又小。

2.“修稧事也群贤畢至”。这个“稧”应该改为“禾木”旁为“示补”旁,以“禊”为正确的写法。

3.“有崇山峻领”。“崇山”是漏掉了后补的,有没有看出来,没有地方了。他只有写在旁边了。由于王羲之当时喝了太多的老白干,写“嶺”字的时候,还不小心误将上边的“山”给弄丢了。

王羲之《兰亭序》里为什么要涂抹修改,原来如此!


4.“恵风和畅”。显然在我们看来,这个“惠”字是少两笔的,神龙本“和”字之“口”应该还多了一笔,有点像“曰”。我们来看看《兰亭序》开头的“永和九年”的“和”字就是正确的写法。现代人临帖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模一样地照着写,甚至连涂沫的地方也是学着点的,总以为这样可以写得既真又像,其实这种错误的地方我们还是希望不要照搬。

5.“悟言一室”。悟言,《古文观止》纠正为“晤”言,意为见面的时候谈话。

王羲之《兰亭序》里为什么要涂抹修改,原来如此!


6.“囙寄所托”。“囙”这个字现在是很少见的,是“因”的异体字,而且是先写了“外”字,后又以“囙”字(神龙本冯承素摹本为“ㄈ”接右边)覆盖掉了。

7.“怏然自足”。后人记载的时候为“快”然(高兴)自足,其实把“怏(yàng)然自足”翻译成“自负”“自信”这样也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8.“僧不知老之将至”。这个“僧”字只有在“定武兰亭”石碑上才能看到这个字。《古文观止》上面则纠正为“曾”。

9.“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向之”之下覆盖了“於今”二字。俛是俯的异体字,由于看起来完全不一样,所以现在这个字已经废弃了。

王羲之《兰亭序》里为什么要涂抹修改,原来如此!


10.“岂不痛哉”。仔细看一下“痛”字覆盖的有点像是“它”字。

11.“每揽”。有些书里谈到,“'每’字中画浓墨,其余淡墨,显然记录了其由'一’字改写的这个过程。”其实,北魏张猛龙碑上的“每”字一横,他们也是粗大的。而且,冯承素摹写的时侯,随时可以蘸墨。

12.“未甞不临文嗟悼”。 里面的这个“甞”是“尝”的异体字,现在已经守全废弃不用了。

1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后人已经把它纠正为“犹”字,当“如同”讲。

14.“■■悲夫”。重墨抹去的字,有一种说法是“良可”,也有一种说法可能是“足可”,还有可能是“是可”、“亦可”。“夫”字,我们可以看得出涂沫盖住的是“也”字。

15.“有感于斯文”。神龙本的“文”字,写得特别模糊。但是唐.褚遂良的临本,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是由“作”字来改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