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開始發力了,我們離失業還有多遠

上週四早上,看到朋友圈有人轉了條消息說是海底撈人工智能無人火鍋店開業了,沒有服務員,全是機器,估計也是媒體杜撰的,後廚調味還是需要大廚掌勺的。機器給客人負責上菜,有點懵。海底撈也才上市沒多久,就開始大踏步向人工智能領域邁進,能不能征服消費者還真說不好。

人工智能開始發力了,我們離失業還有多遠

我們都知道海底撈是以服務起家的,據說裡面的服務好到感動的流眼淚的程度。如果某天換成了機器上菜,機器負責和食客溝通,雖然好玩,但真的不好受。人都是有社交需求的,如果吃飯這點樂趣,都被機器給佔領了,那麼或許我們就真的成了人機時代。

人工智能開始發力了,我們離失業還有多遠

人工智能,首先人工在前,智能在後,通過機器算法和仿生行為,大量的模擬訓練機器讓機器具備人的某些特徵。然後用機器去替換這部分重複操作的人,這個場景我們在製造業和物流業的宣傳視頻都看到,程式設定好,然後機器就自動工作。無需報酬,只需專人維護就可以。

那麼有個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了,推行人工智能,會將人力降下來,那麼這部分人該怎麼辦,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重新選擇一個當前非人工智能的行業,重新學習,重新工作。人工智能如果進入這個領域,那就得繼續換非人工智能行業或乾脆轉入人工智能開發領域,但是這個難度比較大,需要很高培訓成本。

人工智能開始發力了,我們離失業還有多遠

到最後會是怎樣一個情況,人發明出來的人工智能擠佔人的工作崗位,最後人工智能生產出來的產品面臨滯銷的風險。因為失去工作的普通人,購買力和消費能力都會逐漸下降。這個就和現在的高房價和互聯網夾擊下的零售業是一樣的,商業環境需要重塑,過程會很漫長。

這就是我們當前面臨的環境,一方面科技進步會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一時之間無法產生更多新興行業吸納這部分勞動力。作為普通的勞動者過去一項技能或許就能終身受用,而現在我們要時刻充電抵禦未來不期而遇的就業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