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

八拜之交是一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成語了,一般用八拜之交來形容一種親如兄弟般的鐵桿關係。但是要問起是哪八拜,可能有些人就不清楚了。舊時按照中國社會的習俗,結拜都是有一定儀式的,

這八拜分別是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而每一拜後面都包含著一個有趣的歷史典故。

管鮑之交

歷史上的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

春秋時,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年輕時兩人一起做生意,因為管仲家貧,鮑叔牙就把賺的大部分錢都分給了管仲。後來兩人又分別輔佐齊國的兩個公子,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最終繼承了王位,小白要殺管仲,鮑叔牙深知管仲的才能,極力推薦管仲做宰相,管仲由衷的發出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知音之交

歷史上的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來源於成語“高山流水”。說的是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是他很苦惱,因為他覺得世人沒有人能聽懂他音樂中的奧義。一夜,伯牙乘船遊覽,對月彈琴,忽然有一樵夫站在岸邊聆聽,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鍾子期,後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絃,終不復鼓琴。

刎頸之交

歷史上的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的功績,被趙王拜為上卿,比戰功卓著的廉頗將軍官位還高。於是廉頗很不服氣,藺相如聽了,直言道:“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揹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兩人遂成了生死與共的好朋友。

捨命之交

歷史上的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

這則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在投奔楚國的路上,兩人意氣相投結為兄弟,結伴去楚國求見楚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心知這樣下去兩人只能全部凍死於路上,便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來羊角哀果然收到楚王重用,他厚葬了左伯桃的屍首,立碑紀念這位朋友,於是後世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膠漆之交

歷史上的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

陳重和雷義,是東漢年間豫章郡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一同還鄉。雷義回鄉又被舉薦為秀才,雷義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時人稱讚他們之間的君子之交,謂:“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

雞黍之交

歷史上的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

山東金鄉人範巨卿和汝南人張元伯是好朋友,兩人同時在太學學習。後來範巨卿要回到鄉里,他對張元伯說:“兩年後我還回來,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見見小孩”。後來兩年之期快到了,張元伯便提前準備好了雞黍等待範巨卿的到來,後來範巨卿果然果然如約而至,拜見張元伯的母親,範、張二人對飲,盡歡之後才告別而去。後來張元伯病死之後,靈柩遲遲無法落下墳穴,範巨卿夜裡夢到張元伯去世,於是千里奔喪,親自拉著牽引靈柩的大繩,靈柩於是才落下了。參加葬禮的上千人,都為之落淚。後來範巨卿住在墳墓旁,為他種植了墳樹,然後才離開。

忘年之交

歷史上的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

三國時期孔融和禰衡都是當時的社會名士,才華橫溢,桀驁不馴。兩人都喜歡諷刺時事,詆譭權貴,為當時的北方統治者曹操所不容,兩人互相愛慕對方的才華,惺惺相惜。禰衡說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說禰衡是“顏回復生”。禰衡剛剛二十歲時,而孔融已經四十歲,但是兩人卻結成了至交好友,絲毫沒有受到年齡上的限制。

生死至交

歷史上的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

這個典故換個說法就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三人在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成為了後世永世傳頌的經典。

所以,你有你的八拜之交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