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國殃民的魚事實揭露,惑眾謠言不該比真相跑得快

2010年9月15日,郭成林的一篇“金龍魚,一條禍國殃民的魚”誹謗金龍魚食用油的文章散佈謠言對企業進行攻擊,並在隨後的操作下大量擴散。2016年,陳年失實舊文再被翻炒。此次禍國殃民的與謠言生禍,不僅惑眾,擾亂了公眾對正確食品安全信息的接收也對企業商譽及生產經營造成重大損失。

禍國殃民的魚事實揭露,惑眾謠言不該比真相跑得快

當真相浮出水面,所有謠言理當泡沫不攻自破。禍國殃民的魚事件主因是企業惡性競爭,郭成林所在的北京贊伯營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簡稱“贊伯公司”)與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營銷策劃諮詢協議》,魯花支付180萬元委託贊伯公司提供“魯花堅果調和油營銷整合服務”,贊伯公司指派郭成林負責此項目。

但謠言似乎總比真相跑得快,且“風吹又生”。時至今日,這些不實信息仍在傳播,謠言之禍仍在生事。在網絡輿論愈加自由化,媒介使用具平等性,傳播邊界不斷擴大,事件關注度極易以幾何級數的增長方式進行生長傳播的當下,如何辨別消息的真偽是每個人必須學會的本領,在公共事件面前保持理性判斷才能離真相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