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黑斑蛙越冬方法及有效管理要点

人工圈养黑斑蛙于9月下旬天气变冷,气温降到10-15℃时,蛙群开始不进食,到处乱串,寻找冬眠场所,有的潜伏在遮敝物下面,气温升高时再出来活动,此时需要确定越冬办法并作好一切准备。

1、露天水池越冬法 采用露天水池越冬办法需要提前作两件准备工作,一是准备临时贮蛙池,从9月下旬到11月中旬历时30-40天时间,黑斑蛙需要在浅水状态渡过入水期和散居冬眠阶段,气温降到3-5℃时林蛙进入深水区冬眠。如果把养殖的林蛙从养蛙圈捕回来立即放入深水中,会造成大量黑斑蛙死亡。第二件是准备黑斑蛙从养蛙圈到附近越冬池的绿色通道,在养殖期就需要种草植树培育这条植物带。黑斑蛙离开养蛙圈之前要对全场消毒,对浅水贮蛙池和绿色通道也要进行消毒。经过浅水贮蛙池的黑斑蛙,在天气变冷时适时将蛙群送到越冬池,尽量减少碰伤蛙体,把捕捉来的黑斑蛙先放到水池边沿,让蛙体自由活动,不能立即强行放入水中,随着气温继续下降,黑斑蛙自动进入深水区,进入深度冬眠。冬季管理主要是看护越冬池,防止人畜破坏,冰面减少震动,冰下水层保持1米以上,池水保持流动状态。

2、蛙笼水库越冬法 利用蛙笼贮存种蛙越冬是个好办法,选择水库或塘坝的水质清洁深水域,最好距进水处较近,将蛙笼的系绳拴在木柱固定。蛙笼规格70×60×50厘米,笼底放阔树叶,每笼放种蛙500-700只,装幼蛙可放1000-1500只。这些蛙必须是经过浅水贮蛙之后的,在水面有结冰的时候,将蛙笼放入水中。在较深的水库蛙笼不能放到水底部,这是很关键的。因为深水区水中溶氧不足,黑斑蛙容易窒息而死,蛙笼入水深1.5米左右为宜。蛙笼出库时间要比自然水域黑斑蛙出河时间提前10-20天,防止出库晚了死蛙现象发生。

3、保温棚内水贮法越冬 在塑料大棚或网棚中建水池,有深水池和浅水池两种办法。越冬蛙较多,采用深水池越冬,把需要越冬的黑斑蛙从圈中取回,放到越冬大棚内的陆地上,让黑斑蛙在水池周边的植被或遮敝物中活动,由于棚内温度较高,黑斑蛙继续进食,要喂食黄粉虫,气温下降使棚温降到5℃左右时,黑斑蛙开始进入水中生活,气温升高时蛙群还要上岸活动,呈两栖生活方式,一般在12月初水面有结冰,黑斑蛙入水冬眠,有的在水中短游。此时要盖好草帘和苫布。经常检查水口是否有断流,用水泵补水的水池,要把握好补水量,使池水呈流动状态。早春和冬初水池表面夜间都有冰层,昼夜出现冻融交替现象,严冬季节水池表面冰层较厚,要注意冰下补水。早春冰层化开,黑斑蛙开始水中活动,有时上岸活动,呈两栖生活方式,这时要加深水层,使水面距池埂顶部不超过20厘米,水中和岸边放一些漂浮和,供黑斑蛙栖息,棚内陆地要保持湿润,适时喂食,加强棚内管理,防止高温烧伤和天敌危害。

棚内浅水池贮蛙越冬,黑斑蛙入池前要经过浅水贮存之后,经过全面消毒放入池中。越冬过程中保持水温0℃-5℃,水深15-20厘米,以蛙体在石块上吻端能伸出水面为宜,但水池不能干涸,水池进出水口不能断流,上下两层草帘或苫布要苫好,四周防鼠电猫是否有效,大棚膜有无损坏,发现洞穴及时修补。贮蛙密度可大一些,每平方米贮蛙1500-2000只。种蛙和幼蛙要分开贮存,早春注意池水温度,适时出池进入饲养圈。

地窖干贮法越冬 经过浅水贮存之后的黑斑蛙,要进行对蛙体和地窖全面消毒之后,放入冬贮窖。利用窖底一层贮存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000-4000只,利用排架立体贮存,要装箱摆放在架子上,贮蛙箱用塑料或木板制作,周边和箱底留有通气漏水孔,规格为50×60×30厘米,每箱放500-600只林蛙,越冬过程中要注意调控窖内的温度和湿度,主要通过调整通风口和喷水的办法,窖温保持1-4℃,湿度90%,箱底放入阔树叶,以利保持湿润。干贮法的主要天敌是褐家鼠,要严加防护,早春出窖要比水贮蛙提前几天,在窖温升高到3-5℃,黑斑蛙开始活动之前及时出窖,防止大量死亡。


青蛙黑斑蛙越冬方法及有效管理要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