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醫神仙輩出,如今一代不如一代嗎?

有史可考的中醫,已然走過了近五千年。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一位又一位的傳奇中醫,“醫聖”

張仲景、“神醫”華佗、“神醫”扁鵲、“藥王”孫思邈、“脈聖”王叔和、“艾灸之聖”鮑姑、“女醫家第一人”義妁、“婦科醫聖”傅山、“兒科醫聖”錢乙、“仙翁”葛洪、葉天士、李時珍、朱丹溪……

古代中醫神仙輩出,如今一代不如一代嗎?

這些先輩聖賢醫家,以及中醫四大經典《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說法不一),中醫四小經典《藥性賦》、《瀕湖脈訣》《湯頭歌訣》《醫學三字經》,還有很多中醫傳世之作:《金匱要略》、《脈經》、《針灸甲乙經》、《中藏經》……,都深深的影響了後世中醫的發展。我們現在的中醫,就是這一位位先輩聖賢不斷“添火”而來的。“添火”至今,才造就這門偉大的治病經驗哲學。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淮南子·修務訓》。

古代中醫神仙輩出,如今一代不如一代嗎?

現在的中醫厲害,還是古代中醫厲害?這個問題,其實大可不必懷疑。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中醫亦如是。即使很多的傳承中斷,很多的名方、秘方失傳,但中醫整體是一直在進步的。

當代中醫名家輩出,百家爭鳴,流派之爭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經方、扶陽、補土……等八大中醫流派(說法不一)被當世醫家整合為一,兼收幷蓄。更有一些醫家吸收現代醫學的先進學說,各方現代中醫理論、學派層出不窮,百花齊放。

談起古代醫家,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膾炙人口的治病小故事,如張仲景“笑方”巧治抑鬱症、張仲景巧用白茅根治“窮病”、葉天士巧用螃蟹治“漆毒”……。這些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讓我們對古代醫家充滿敬佩。

古代中醫神仙輩出,如今一代不如一代嗎?

但當代醫家經典案例,卻少有人去了解,李可老中醫百克附子治沉珂大疾、朱良春巧用蜈蚣治重疾、張建銀巧治抑鬱症……

當代醫家並不侷限於傳統中醫的四診合參、湯藥方劑、針灸推拿,例如山西名家張建銀先生,“火神派”傳人,三十餘載問道中醫,融會貫通各大中醫流派,現代醫學,集諸家之所長,創立了蓮花身心醫學,除對抑鬱症、腸胃疾病、咽炎、腫瘤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疾病十分擅長外,對疑難雜症也常出奇功,例如張先生醫案中的,崴腳後無法行走、重度強直性脊柱炎、幽閉症、遺傳性高血壓、中醫治不好的“腎陽虛”……,這些疑難雜症是古代醫學所欠缺的,也是我們現代中醫在古人的肩膀上走出的另一片世界。

今人不如古人?非也,非也。不輸古代聖賢醫家的朱良春、鄧鐵濤、李可、彭重善、張建銀……,古人為我們鑄就了靈臺,今人自當戮力前行,一代定比一代強。

古時聖賢鑄靈臺,今時我輩且前行;

江山代有精誠醫,醫家不負杏林名。


如有疾病、健康方面的問題,歡迎私信或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