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鐘聲》:看見“復古”,更看見背後的匠心

《外灘鐘聲》:看見“復古”,更看見背後的匠心

初看《外灘鐘聲》,最抓人眼球的,就是劇中幾乎全貌復刻而來的“復古”氣息。從滿街的紅旗、大字報,到每一位演員甚至是無從重要的路人,都一水的舊式服裝。從主人公家裡的擺設,到路上的公共汽車,街道、樓房,每一處進入觀眾眼簾的畫面裡,都是上世紀新中國那個特殊年代裡的模樣。

《外灘鐘聲》:看見“復古”,更看見背後的匠心

觀眾們看到的是一派“復古”的景象,卻無形中反映出創作者們的匠心和苦心。

一部好看的年代劇,不僅要有符合現實,真情流露的好故事,更要有處處用心的工匠精神。這一點恰恰就像是劇中守候和維護了上海外灘這座海關鐘樓經年準時敲響的工人們一樣,無論時代在變,一顆盡職盡責的心不會變!

《外灘鐘聲》:看見“復古”,更看見背後的匠心

劇集從開畫那一刻起,從極具年代感的色調,到細微至每件衣服的扣子,每件室內的擺設,每位演員胸前佩戴的毛主席像章都做到了十分到位的還原。

《外灘鐘聲》:看見“復古”,更看見背後的匠心

劇情中,當阿盛帶人追著俞佩佩和她手中的提琴,圍堵至心生家時,幸好杜爸爸及時趕到。老工人階級的反擊相當給力又解氣。姚安濂的表演自然到位,他順手在廚房裡抓起把漏勺,將阿盛等人趕跑。此時,鏡頭搖過大半個廚房,相信上了年紀的觀眾必會身臨其境。水泥砌成的水池和灶臺,還有甚至幾家人合用的大廚房裡,鑄鐵鍋、搪瓷盆……條件雖艱苦,卻總有左鄰右舍間歡聲笑語的融洽。

《外灘鐘聲》:看見“復古”,更看見背後的匠心

當故事來到第四集,心生一家似乎漸漸適應了爸爸不在的生活,可遠去東北的心芳卻迎來人生的又一次嚴峻考驗。在那樣特殊的年代裡,未婚懷孕實乃有悖常倫,更別說她們這樣一個歷經風雨的家庭。另一方面,哥哥心生,卻以長子的身份,成為繼承父親工作的最佳人選,與父親摯友兼同事更漸漸建立起同樣親切無間的關係。

《外灘鐘聲》:看見“復古”,更看見背後的匠心

《外灘鐘聲》其實也時刻以主人公的視角和親身經歷,向觀眾傳達著,一個特殊時代下,始終都有最真摯的情感在無形中散發和表達出來。就像那時人們都愛穿著的“的確良”襯衫一樣,乾淨、透亮。清晰記得第一集時俞佩佩的外婆對俞佩佩說的話“人再怎麼落魄,也要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不要讓人看不起。”這簡簡單單的話語中,不僅有老藝術家的風骨,更有身處困境的一代甚至幾代中國人不屈不服的堅忍不拔之心。

《外灘鐘聲》:看見“復古”,更看見背後的匠心

事實上,在看《外灘鐘聲》時感受創作者在服化道等方面的匠心之餘,一股小家庭裡帶出的大時代感也愈發強烈。就拿心生與苗家的關係為例,師父師母的稱呼,本就是讓人倍感暖心的,特別是在那樣特殊的歲月裡,杜家長子心生感情世界的漸漸升溫,帶動著全劇的一個情感走向,也是劇中溫暖的一處重要發源地。此時的“小師妹”招娣的表現越來越帶看點。從老一輩定“娃娃親”時的懷疑態度,到與心生的一見鍾情,愛詩和愛文學的招娣,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此時看她的穿戴,淺粉色的短袖襯衫,略帶收腰的藍褲裝,也再度彰顯了創作者的用心。

《外灘鐘聲》:看見“復古”,更看見背後的匠心

另一方面,起初看心生的木訥,偶感不自然,可當他遇到招娣,終於有一種久違的情感緩緩流出,也令心生這個角色愈加豐滿。

《外灘鐘聲》:看見“復古”,更看見背後的匠心

還有心芳與阿大等下鄉知青,在經過共同下鄉的歷煉之後,也更像是代表了歷經一個時代的艱辛和考驗的中國人。經歷風雨,才最終見到彩虹!

《外灘鐘聲》裡,不僅有看得見的“復古”,更有其背後的匠心,還有樸實的真情流露。

《外灘鐘聲》:看見“復古”,更看見背後的匠心

《外灘鐘聲》:看見“復古”,更看見背後的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