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中產:子女教育最焦慮,理財心有餘力不足

胡潤研究院攜手投資和資產管理公司金原投資集團聯合發佈的《2018中國新中產圈層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稱:中國新中產持以“輕價格,重品質”的消費理念,衣食住行消費全面升級;“子女教育”是新中產人群最普遍的焦慮;他們平均擁有108萬元的可投資金融資產,“如何理財”是他們生活的關注重點,理財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胡潤研究院將中產階層定義為:在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後,仍具備更高消費能力及投資能力的社會群體,中產家庭基本消費支出佔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低於50%。“新中產”除了不錯的家庭收入和財富條件,同時還應該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穩定的生活環境(有房、有收入可觀的工作)等條件。

根據《白皮書》,新中產在常住地至少擁有1套房產,最好有私家車;新中產家庭淨資產在300萬以上;接受過高等教育;企業白領、金領或是專業性自由職業者;80後是新中產的主力軍,其次是70後和90後;主觀自我認同為中產。

新中產基本面貌:年輕有為,家庭美滿,積極向上

新中產人群平均年齡35歲,擁有本科及以上良好教育,更偏愛金融投資、TMT(科技/ 媒體/ 通信)等熱門行業,已晉升為企業管理層或從事專業性自由職業,絕大多數已婚並育有子女。

中國新中產:子女教育最焦慮,理財心有餘力不足

新中產“輕價格,重品質”,衣食住行消費全面升級

新中產家庭願意在體驗感知生活以及自我提升層面投入更多。日常消費對於他們而言不再是基礎的功能性和價格標籤,而是彰顯自己有品質有個人品位的生活方式,滿足“休閒享受”的生活理念。

中國新中產:子女教育最焦慮,理財心有餘力不足
中國新中產:子女教育最焦慮,理財心有餘力不足

90後自信,80後夾心一代,70後平穩中力求新生

總體來看,新中產人群幸福感較高。相比目前擁有的財富狀態,他們對家庭生活和工作感到更為滿意。

平均年齡27歲的90後年輕一代新中產人群,無論是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個人職業發展的信心還是對財富擁有情況都感到更為積極樂觀,對待生活、工作,有主見地勇於嘗新,更向往自由。

80後“夾心一代”所承擔的壓力逐漸凸顯,他們正處於事業的成長期或成熟期,十分注重自我投資,同時開始承擔照顧父母、撫育子女的責任,他們努力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尋求平衡。

70後生活軌跡即將或已歸於平穩,正處於人生最成熟的階段,生活閱歷、財務能力和個人修養都處於高峰狀態,但對於工作、財富的不滿意致使總體幸福指數在所有年齡段中最低。他們也注重自我投資,但更多的是體現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提升。

“子女教育”是新中產人群最普遍的焦慮

新中產人群的各種焦慮中,主要聚焦在子女教育(45%)、投資理財(42%),其次分佈在職業發展(27%)、健康/ 醫療(26%)、父母養老(17%)等。擁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新中產人群,對於子女教育亦格外重視。

中國新中產:子女教育最焦慮,理財心有餘力不足

財富管理求“穩中有漲”,理財心有餘而力不足

源於對於中產身份的焦慮,他們擔心“不進則退”而從中產階層跌落,因此渴望通過不斷積累財富穩固既有的生活階層或進入更高的階層。他們平均擁有108萬元的可投資金融資產,“如何理財”是他們生活的關注重點

新中產人群投資理財主要以“資產穩健增長”為目的(74%),其次是“資產保值”(23%)。目前在理財產品的配置上,他們選擇以傳統型理財產品為主,新型互聯網金融為輔。因受宏觀政策及市場環境的直接影響,他們未來在房地產和P2P網貸的增配意向減弱

他們受制於“風險控制能力不足”、“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打理投資”、“不知道該怎麼投資,專業知識不足”三大困難點,對於如何安置節餘的家庭資金感到焦慮。在此背景下,他們對於未來計劃通過專業理財服務機構幫其進行投資理財的意向非常強烈(85%),而在選擇理財平臺時,他們比較重視“公司綜合資源背景”、“客戶口碑”及“品牌知名度”。

中國新中產:子女教育最焦慮,理財心有餘力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