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媽媽這樣處理孩子搶玩具?看完才知我們有多無知

井田媽媽和佐藤媽媽是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井田和佐藤今年都是4歲。一次兩個孩子因為搶一支玩具槍而打起架。一個孩子扯著對方的頭髮,另外一個孩子抓著對方的衣領。但坐在旁邊的兩個媽媽卻仍舊談笑風生,完全沒有阻止或勸說的意思。倒是幼兒說小編一個外人在一旁乾著急了,「不怕孩子們打壞嗎?」

日本媽媽這樣處理孩子搶玩具?看完才知我們有多無知

「這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情,他們會找到解決的方法的,如果父母什麼都幫忙,他們以後會不知道如何應對更多的困難。小時候適當放手讓他們應對,長大後會更自立。在沒發現出現意外前,日本爸媽一般不會插手孩子間的事情。」

最終,佐藤因為被打敗而選擇了其他玩具,反倒井田因為沒人跟他搶而自感無趣,主動將玩具讓給了佐藤。

先要處理孩子的情緒,(關於如何處理孩子情緒,可以私信我。)在情緒中,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然後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確認物品的主人是誰, 主人有權利來決定,是否給別人玩。

告訴另一個孩子:「媽媽知道,你也很喜歡這個玩具,特別想要玩,但是這是他的玩具,你想要玩,需要經過他的同意。」孩子太小,不會說話,可以家長代替詢問玩具主人。主人同意,那確認可以玩多久,(大孩子會有時間意識)。不同意,就告訴孩子,別人不同意給你玩,他拒絕你了。一般孩子會很難過,(有些內在清晰孩子,會很平靜),這時候還是先處理情緒,讓孩子的情緒流淌出去,並接納這個被拒絕的真相。

日本媽媽這樣處理孩子搶玩具?看完才知我們有多無知

對於孩子來說,搶玩具是正常的,孩子都是自私的,都希望自己得到更多,並且,他沒有成人的那種掩飾自己的心機,必然會直接表現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教孩子要去爭搶,孩子會養成凡事爭搶,不肯吃虧的習慣,而一個凡事不能吃虧,總是斤斤計較的人,長大後是不會受到歡迎的,無論他在班級裡面,在大學寢室裡面,在辦公室裡面,都不會受歡迎,甚至令人厭惡。

而一個凡事禮讓不主動爭取到,他是會吃虧的,因為,他將來的生活中,有很多利益和權利,都需要他自己去爭取和維護,別人不能幫他的,他不要,那就沒有,社會就是這樣的。

你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既受周圍的人歡迎,又能懂得維護自己利益的人,所以你你在這個事情上,在這個年齡段,就該教會孩子懂得區分這些事情,懂得如何與人相處的同時維護自己的利益。

孩子很小,談不上吃虧佔便宜,讓孩子學會和養成這種好的習慣,對他的將來來說,就是最大的好處,就是佔便宜。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1.讓孩子明白,我讓你,是出於禮貌,不是我必須讓你,也不是我應該讓你。(禮讓習慣)

2.可以讓第一次,比如第一次你先玩,但絕不可以讓第二次,因為讓你不是必須的。第一次你先,那第二次就該我先。(公平意識)

3.如果你認為,我讓了你第一次,以後就必須每次讓你,那我以後第一次也不會讓你。(權利爭取)。

日本媽媽這樣處理孩子搶玩具?看完才知我們有多無知

生活中,小朋友間的爭吵、打架、搶奪玩具現象隨處可見,依照發展心理學的眼光而言,孩子間的這種行為只是一種成長的軌跡,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於「自我中心」期,凡事習慣以自己為中心,因此當別人拿了他的東西,避免不了要引發一場戰爭。解決這種糾紛,通過說道理的方式是絕對行不通的,畢竟都是一個個「自我中心」期的孩子,無論你怎麼說他都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對的。

一、倘若孩子間的衝突行為不太激烈,家長不妨放寬心,讓他們自己協調吧!他們絕對有辦法公平處理的,由此也可以訓練他們溝通及講道理的能力。

小甜蝦和莉莉是好朋友,以前也總愛搶對方的玩具。每次我們看到她倆在搶玩具時,如果沒有出現較激烈的衝突,例如動手打架撕扯或哭著求助,我和莉莉媽媽都會在一旁靜靜地觀察她們,等她們自己去協商處理。因為,孩子間爭搶玩具其實也是一個學會溝通和交往的過程。給機會她們自己協商,化解矛盾,這樣有利於兩個孩子溝通能力的提升、學會處理衝突以及相處方式的磨合。如果我們第一時間就介入她們的爭搶中,估計她們就不會像現在那樣那麼快學會怎麼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二、讓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玩具,不要讓「缺乏」成為他們互不相讓的引爆點。

明明媽媽說:「我是二孩的媽媽,應對他們搶玩具的情況,我的方法是給他們買各自的玩具,玩具分兩份。帶他們去買玩具時,讓他們各自去挑自己喜歡的玩具,並說明所有權關係。例如哥哥挑了超人,弟弟選了玩具車,我就會在他們面前說明:哥哥選了超人,超人就是買給哥哥的;弟弟喜歡玩具車,就給弟弟買玩具車。這樣做是因為,3歲左右的兒童都會有自我中心化的階段,他們對於物件所有權的概念也開始建立。玩具分兩份,讓他們知道哪些玩具是自己,哪些玩具是別人的,有了這樣的界定認識,搶玩具的行為就會有所收斂,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搶。

三、如果孩子間的爭搶最終不能自行解決,家長要及時介入,與孩子們商討出更好的方法(輪流、限時),並督促孩子們按商討的規矩遊戲。

紫燻媽媽說:「別人手裡的玩具總比自己的好玩,許多小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有時候兩個孩子會出現爭搶同一件玩具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們不妨可以和他們商討制定簡單的規矩,玩具限時輪流玩。我的做法是先跟他們商量好每人想玩多久,然後按照說好的時間設一個鬧鐘,鬧鐘一響就要讓給下一個人玩。有時候到了約定時間,孩子還是會鬧著不肯交出手中的玩具。我會語氣平和而堅定地跟他們說大家剛才已經說好了,答應了是不可以反悔的,要他們必須按規定去做。長久以來,他們就會形成一種輪流玩的習慣,不會再去爭搶,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時間觀念。

四、玩具有借有還成習慣

豆豆媽媽說:「豆豆之前和小夥伴在一起玩耍時看到喜歡的玩具就會去搶,還會抱著一直不鬆手,不願還給別人。後來,我們就陪他玩玩有借有還的遊戲。例如,當豆豆想拿我的手機玩,我就跟他說:媽媽想借你的超人玩一會兒作交換可不可以?約定好時間,我把超人還給你,你把手機還給我。這樣跟豆豆商量好,並說到做到,讓他明白自己的玩具可以借給別人玩,別人會還給自己;自己想玩別人的玩具時,也可以學媽媽這樣問別人借,而不必去搶。

孩子們在一起難免產生矛盾,發生摩擦。不論誰對誰錯,家長都應該拿出耐心聽聽他們的想法,給予必要的關懷與指導,說明孩子認識規則,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早日通過這段成長的軌跡。

在現在很多二孩的家庭中,爸爸媽媽對兩個孩子的公平教育尤為重要。面對兩個孩子,爸爸媽媽要儘量做到公平不偏袒,不能說大的就一定要讓小的,小的就一定會受到保護,不然兩個孩子會很容易形成心理不平衡,出現更多的爭寵現象。孩子從小與自己兄弟姐妹相處,他們也漸漸學會與社會中其他人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