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医丨关于煎煮中药的“七问七答”

中药汤剂,又称中药煎剂,是将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的中药饮片,加适量的清水,用火煎煮一定时间后,去渣取汁所制成的液体药剂,是传统中药制剂最为古老的剂型。因为具有在人体内容易被吸收利用,奏效较快等优点,至今仍然是中医临床治疗用药最主要的剂型之一。但是,您真的会煎煮中药吗?以下是患者对煎煮中药常出现问题和中药临床药师针对问题进行答疑,希望能够帮到您!

问题一:煎药前需不需要先清洗饮片?

学点医丨关于煎煮中药的“七问七答”

不需要!某些患者在煎煮中药饮片时,因嫌其“脏”而常在煎药前用水清洗,以除去表面的污垢、尘土等,其实这是极不妥当的做法。首先,饮片上市前已经经过了净制;其次,饮片如果清洗会使表面的辅料流失,包括蜜、酒、醋等;而且,煎药前清洗饮片可能会引起水溶性成分丢失,如大青盐、芒硝等。因此,煎药前清洗饮片会减弱或改变汤剂的原有药效,影响药效的发挥和疾病的治疗,故煎药前不宜清洗饮片。

问题二:煎药时应该选用何种煎药器具?

学点医丨关于煎煮中药的“七问七答”

宜用:陶瓷器皿、搪瓷器皿、玻璃器皿、砂锅、紫砂药壶、电煎药锅、不锈钢锅。这些器皿与药物所含的成分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用来煎煮中药。其中砂锅、陶瓷锅,保温性好,水分蒸发量少,传热均匀,更适宜煎煮中药。

忌用:铁器、铝器、铜器、银器等。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金属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另一方面是因为铁、铜、锡、铝等这些元素本身是药物,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问题三:浸泡药物宜用热水还是凉水?

宜用凉水,不宜用热水。用开水浸泡中药饮片,会损坏药材细胞壁,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此外,茯苓、山药等含淀粉、蛋白质较多的药物遇沸水,表面淀粉凝固,水分不易侵入内部,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影响药效。薄荷、紫苏叶等,含有挥发油及挥发性物质,遇热易挥发,更不能用沸水浸泡。

问题四:煎煮第一煎时应该用浸泡药材的水还是重新加入的水?

学点医丨关于煎煮中药的“七问七答”

直接用浸泡药材的水煎煮。浸泡药材的水是不能倒掉的,应该直接用浸泡药材的水煎煮中药。浸泡后的药材细胞膜破裂,由于细胞内外浓度梯度,饮片中内容物大量析出,可溶性物质向外扩散,溶解在浸泡的水中。如果将浸泡药材的水倒掉,换新的水煎药,会造成浪费,并且降低药效。

问题五:中药为什么要煎两次?多放水煎一次不行吗?

头煎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第二煎,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一般而言,一剂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

问题六:中药的两煎是不是上午第一煎,下午煎第二煎?

不是的!第一煎、第二煎要连续煎煮。由于汤药需要分成上午、下午两次服用,所以有很多患者误以为上午煎第一煎,煎完后服用,下午煎第二煎,煎完后再次服用。这样造成药物浓度不一,药效下降,甚至夏天室温高时,煎煮过的中药长时间放置可能会酸腐变质,需要向患者强调两煎连续煎煮。

问题七:煎糊的药物还能否服用?

学点医丨关于煎煮中药的“七问七答”

切记煎糊的药物不能服用。中药一旦煎糊,其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例如,滋补性中药煎糊后,其性味会由甘甜变成苦涩,不可能再起到滋补作用;活血化瘀药物煎糊后,会变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大部分中药煎糊后,有效成分都会遭到破坏,甚至效果相反,该清热的不能清热,该滋补的不能滋补。因此,中药煎糊后应丢弃,不能服用。

学点医丨关于煎煮中药的“七问七答”

本公众号育儿、孕妈、耳鼻喉、皮肤、眼科、中医交流群都成立了,内有医生免费咨询,如加入,请加小编微信:DGRBjkxgj,拉你入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