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院长:2035年中国人均GDP或达3.5万国际元,这里的国际元怎么计算?

贷款教授


国际元是以美元在美国内购买力为标准(系数为1),其他货币在本国购买同数量、质量一揽子商品和服务的平价购买力的货币。计算方法是按核算GDP支出法的结构(消费、投资、进出口),分类加权计算。

消费分居民和政府,居民消费分12类,有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居住、交通、通讯、健康、教育、文娱、餐宿、其他等。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比较,选1750种商品和服务。

计算方法有双边和多边比较,中美直接用双边法。举例,食品类有大米、牛肉、土豆等。中国价格一斤分别为3元、45元、2元。美国价格一斤为0.85美元、5.5美元、0.8美元。计购买力平价=中国人民币价格/美国美元价格,大米=3/0.85=3.53,牛肉45/5.5=8.18,土豆=2/0.8=2.5。食品购买力平价(几何平均)1美元=4.16人民币。

比较价格的指标叫"价格水平系数"=购买力平价/汇率,2018年7月汇率为1美元=6.6171,食品食品价格水平系数=4.16/6.6171=0.63,即中国食品价格比美国低,是美国的63%。

按此方法分别计算其他类购买力平价,按中国平均支出比例,加权平均,得到GDP购买力平价,1美元相当3.55人民币(2018年)。

2018年平均汇率约1美元=6.6171,中国GDP(综合)价格水平系数=3.55/6.6717=0.53,即中国价格比美国低,是美国的53%。


老夏1373


国际元是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它是基于通货购买力平价(PPP)与日常用品国际平均价格的双生概念。100国际元与100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相同。

平时我们应该都听过“GDP”一词吧?不知道大家是否又听过“购买力平价GDP”呢?平时各国公布的GDP数据,都是以其国家的法定货币计算的,比如中国用人民币、美国用美元、英国用英镑、印度用卢比……而购买力平价GDP是基于以国际元为衡量货币来计算的GDP。以下是世界银行公布的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购买力平价GDP数据,如下表。我们可以发现,2017年中国购买力平价GDP为23.3万亿国际元,位居世界第一,而美国的购买力平价GDP为19.39万亿国际元,位居第二。其实以购买力平价GDP来看,我们国家在2014年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

很多人可能会把国际元等同于美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指相同面额的国际元的购买力等同于美元在美国国内的购买力,而非全世界。比如根据汇率换算,目前100美元相当于670人民币,也就是说,100美元在中国的购买力是670人民币,但100国际元在中国的购买力可就不是670人民币了。

从上表中的购买力平价GDP数据来看,中国的GDP是比美国高的,但按照常规汇率换算,2017年中国的GDP只有12.24万亿美元,而购买力平价GDP却高达23.3万亿国际元,因此通过两相对比,100国际元的购买力只有355人民币左右。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我们国家,从上表中的数据来看,很多国家的购买力平价GDP都是要比它按照汇率换算成美元的GDP高得多,比如印度,其2017年的GDP只有2.6万亿美元,但购买力平价GDP却高达9.45万亿国际元。


锦绣中源


光华院长文凭还是幼儿园大班的,3.5万乘以,14亿,49万亿,世界总产值多少70万亿,可能么?


李奎168964630


全球 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又有自己的货币,但是在国际贸易上大家通行的结算货币是美元,其他的欧元、日元、英镑等所占比例较少,主要以美元为主,所以各个国家之间要通过汇率换算,大多是要盯住美元,在各个国家的GDP相关的经济数据在做对比的时候也是通常要换算成美元。汇率的两种算法,一种是货币的兑换比率,另外一种是基于实际购买力的,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是货币的兑换比率。

1、货币的兑换比率

比如说当前我们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7,这个就是1美元相当于7元人民币,如果我们要出国到美国去,那么人民币不能使用,我们必须提前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然后在美国进行消费,这个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就是汇率。

按照这个汇率计算,2018年中国GDP是13.6万亿美元,而当年按照人民币计算,我们的GDP是90万亿人民币,那么这个兑换的比率就是6.618,也就是说去年我们的平均汇率大概是6.618。

2、基于购买力的计算方式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其实不用出国 的,我们大部分的商品也不会在国际上流通,本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在国内消费掉的,那么货币的兑换比率对我们大部人而言就没有那么重要。

对我们大部分人比较重要的是我们的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是怎么样的,比如70元人民币在中国能够购买多少大米,能够支付多少房租,能够购买多少医疗费,能够吃几个馒头等等,因为我们知道70元人民币在国内能够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总和,和这70元人民币兑换成美元——10美元——在美国能够购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绝对是不一样的。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使用通常的货币的兑换比率的汇率其实是不能够完全反应货币在本国的购买力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国际上还有一个标准,叫做“购买力平价”,也就是基于本国货币在 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的。

比如购买相同数量的一揽子的商品和服务需要350元人民币,而在美国购买相同数量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只需要100美元,那么这个比率就是3.5,比我们7的汇率要小一半,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了。

目前这个“国际元”其实是美元,以美元作为国际元,再基于本国的购买力,再重新计算一个比率,最终得到的GDP相关的数据是大不一样的。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中国是世界第一,总量为25.4万亿国际元,而美国排名第二,是20.5万亿国际元/美元;这个时候中国的GDP已经超过美国25%了。

按照这种算法,印度的GDP也达到了10.5万亿国际元,相当于中国的41%(而按照一般汇率计算,印度GDP总量只有中国的20%,换言之,印度的卢比在国内的购买力比我们在国内的强)。

3、国际元下的中国人均GDP

按照国际元计算后,中国的GDP总量从13.6万亿美元增加到25.4万亿美元,是大幅的提升,人均GDP也达到了1.82万国际元,而此前只有9770美元,也将近翻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人均GDP在国际上的排名依然是81位,这个排名并没有改变。


而相反的,印度的 GDP总量从2.73万亿美元增加到10.5万亿国际元,经济总量大幅增加,人均GDP也达到了7761亿国际元。换句话说,当换成国际元之后,几乎所有国家的GDP都提高了。

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论,认为中国的购买力是被低估的,所以要换成国际元才能真正的说明我们的货币购买力,但是这么一换算,才发现最被低估购买力的原来是印度,购买力增长提高了285%,这个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如果按照这种计算方式,那么过15年也许印度的GDP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2了。

虽然,也有经济学家提出要建立新的国际元,比如以国际上一揽子的商品和服务作为锚,这样就能形成稳定的汇率,但是这个也仅仅是设想而言。

所以,这个国际元到底怎么样,还真不好说,无论按照那种货币理论去计算,但是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最实惠,这个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壹号股权


我只关心何时能没有腐败;我只关心我能生活的如何?;我只关心何时社会上能充满正义和公平!


下厨房行走


现在的国际元和美元的兑换比率为1:1,1美元=1国际元,通过购买力平价将各种不同币种在国内的货币的购买力和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比较,从而计算不同币种和国际元的兑换关系,而不是使用汇率计算不同币种和国际元的兑换关系,如果使用汇率比较不同币种的购买力会产生误导,比如说日元相对于美元贬值一半,那么以美元计价的日元GDP减半,这个并不表面日本人民变穷了,如果以日元为单位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那么汇率贬值并不能代表日元的购买力下降了。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举个简单例子,假设中国一斤苹果需要6元人民币,美国一斤苹果需要1美元,那么美元和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就是 1美元=6人民币,当然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不是这么简单计算的,而是综合计算一篮子商品的购买力通过加权以及其他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2018年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为:1国际元=1美元=3.55人民币,相比于汇率,人民币的购买力是被低估了。

以国际元计算,2018年我国GDP和人均GDP

2018年我国GDP为90.03万亿人民币,折合25.36万亿国际元,美国GDP等于20.49万亿国际元,按照购买力平均我国的GDP超越美国成为GDP最高的国家。

2018年我国人均GDP为6.46万人民币,折合1.92万国际元,按照国际元计算的人均GDP排名大幅靠前。

2035年我国人均GDP可能达到3.5万国际元吗?

2018年我国人均GDP为1.92万国际元,如果2035年我国人均GDP要达到3.5万国际元,年复合名义增加率需要达到3.6%,而2018年人均GDP名义增长率为11.4%,即使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但是未来保持人均GDP年复合增长率3.6%,个人觉得没有问题,所以2035年我国人均GDP非常可能达到3.5万国际元。

综上所述:计算人民币和国际元的兑换关系,是计算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和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1人民币=3.55国际元/美元,我国的人民币的购买力还是可以的,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的GDP超过美国排名全球第1。


互金圈


国际元的概念很陌生,先来介绍一下:

“国际元”的学名为Geary-Khamis Dollar,是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通过“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确定一个国际标准货币单位的基本范式:

步骤一:从当代经济社会人们所需的各类消费品中筛选一定数量种类的商品服务(比如50种)包括1公斤大米、1吨自来水、1平方米砖混住宅、1公斤汽油、1米棉布、1公斤白菜、一名护士的平均日工资、一名教师的平均日工资,等等。
步骤二:根据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比如中国,一个中等城市比如西安市,一个中等收入城市家庭在上述50种商品服务的支付权重来作为计算国际标准货币单位的权重系数。
步骤三:对50种商品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所获之数再除以100,最终得数可定义为一个国际标准货币单位,可以叫做一个“国际元”。
另外也有学者这样去计算。首先选取世界上国民经济产值(GDP)最大的若干个国家,譬如说:20个,将他们的货币,按今年的比值划一,都折合成美元,譬如美元和人民币的比值可定为:1:6.8,然后加权平均,定出一种虚拟的国际元,作为国际结算的货币。它的权值可以考虑为国民经济总量的数值。


其实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纸黄金SDR有点类似,那么为什么这里面要用这种国际元来表示,而不是用美元等其他货币呢?因为货币的价值是绝对的,但是国际元是一个相对的度量衡。比方说如果美元发生了大幅贬值,那么中间的数据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变得不连贯。但是由于国际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较起来更能够体现两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比方说,未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在没有滥发货币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肯定是要升值的,因为二者的相对实力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具体的汇率是否一定会呈现这种变化呢?那又不一定。所以,在衡量很长周期的数据时,最好还是采用这种相对化的指标。


以股易金


没有必要倒腾这些奥秘的数字,虽然在经济学上它是可以的,但是普通民众并不掌握,不理解,或者不接受。容易引起误解,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争辩。

还是鼓舞国人多努力,多奋斗,多拼搏。发展的成果摆在世人面前,届时无论用什么方法计算,大家都会心服口服。


鲁秦中51321308


国际元实际是购买力平价产物。为了方便对各国真实经济实力进行比对,需要统一货币计量单位。如果用直接汇率法就存在比较大的缺陷,不能真实的反映。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法,将各国货币的真实购买力统一兑换成一种货币,能够较好的衡量各国的经济实力。当然,国际元是一种虚拟货币,并没有在市场中真实存在。


现在人民币对国际元的比例大概是3.55元人民币=1国际元。如果按照这个方法,2018年我国人均GDP是64664元人民币,折1.8万国际元,在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排名80位左右。

2035年我国人均GDP能够达到3.5万国际元吗?换句话说,在17年内我国人均GDP还能够翻一翻吗?个人觉得问题不大。因为以后只要年均增长率达到4.2%,2035年就能够超过3.5万国际元。4.2%增长率对中国来说并不是很难实现。很多经济学家,对我国未来20年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认为实际增长率能够达到5%以上。如果这样的话,2035年超过4万国际元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2035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按照十九大的报告,2035年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按照设想,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财经知识局


国际元,是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的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

因为以前各国货币是与黄金挂勾,得到货币的对应价值。后来美元成为全球的基轴货币,美元以美国信用为基础,其他各国与美国元为锚,形成了现在的复杂的多边汇率机制。 但受到各国不同因素的影响,汇率变化很难反应出实际货币价值,因而用购买力平价的方法来确定“国际元”,现能真实反应货币的真实价值。

但是现在并没有什么“国际元”,这只是一个虚拟概念而已,国际上并没有这种货币流通,全球通用货币信币依然是美元。按照最新的平价统计,我国2018年GDP为25.36万亿国际元,

而我为2018年GDP为90.03万亿美元,通过换算可以发现,1国际元=3.55人民币。

那么2018年我国人均GDP为6.46元人民币,换算为国际元即为1.82万国际元,北大光华院长所说的2035年人均GDP达到3.5万国际元,即比现在增长92.3%,假设平价指数不变,未来每年人均GDP只要保持4%的增速,在2035年可以达到3.55万元国际,这个可能性本身还是很大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百姓来说,人均GDP多少,人均收入多少,其实只是一个数字而已。真正的生活水平能否提高,不但需要看收入的增长,还需要看消费的支出,需要看物价指数,需要看货币的贬值速度。如果收入增长抵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也只是表面的富裕,比如说房价收入比过高,奋斗一辈子省吃俭用也只能贷款买到一套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