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綜藝在“走心”上持續聚能,主流、品質、原創成關鍵詞 楊明品 吉京 廣電時評 昨天


2018年,文化類綜藝節目發展迅速,表現出主流、品質、原創這三大鮮明特點,“走心”類的文化綜藝大受歡迎,“文化+”模式的多維創新運用萌生更多節目樣態,受眾也正向“年輕態”圈層突圍。

2018年是文化類綜藝節目升級發展關鍵一年。這一年的文化類綜藝在政策的推動引領下,延續上年快速發展的勢頭,在數 量、品質、口碑上都保持了上升態勢。與此同時,文化綜藝不斷創新,進入從縱向橫向加速創新階段,呈現出許多新面貌新態勢。

文化綜藝在“走心”上持續聚能,主流、品質、原創成關鍵詞 楊明品 吉京 廣電時評 昨天

文化節目的興起有著深刻的政策、社會和市場原因。2017年是文化類綜藝節目繁榮發展元年,這得力於政策的順勢而為和大力推動。2017年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關於把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辦成講導向、有文化的傳播平臺的通知》,均表達了對文化類節目的重視。此外,由於時代進步,國民的“四個自信”空前高漲,觀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營養的旺盛需求為市場注入了動力。新組建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進一步整頓市場,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召開後,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大力扶持“公益、文化、原創”節目,讓好節目進入好時段。

政策的持續發力和市場需求的擴大,推動文化類綜藝節目在2018年形成新一輪高潮。

2018年文化綜藝發展的三個關鍵詞

2018年文化綜藝呈現多元發展、多方創新、不斷突破的局面,出現了一批現象級的標誌性節目,整體印象可用主流、品質、原創三個關鍵詞來概括。

主流。文化綜藝節目發展勢頭強勁,呈現大規模、系統性、多類型崛起態勢,在臺網平臺平行並進和交相傳播,漸成主角。電視綜藝中除了《國家寶藏》等老牌節目之外,又加入了許多新生力量,節目題材、樣態進一步豐富。網絡綜藝方面,隨著電視、網絡“同一標準”的逐步落實,大量優質文化題材作品上線。文化綜藝的數量保持穩步增長。


文化綜藝在“走心”上持續聚能,主流、品質、原創成關鍵詞 楊明品 吉京 廣電時評 昨天


品質。2018年文化綜藝品質全面升級,製造出更多口碑奇蹟。數據顯示,年度電視綜藝評分TOP10排行榜中,文化類型綜藝拿下口碑榜前三;全平臺綜藝口碑榜8分以上的32檔節目中,文化藝術類就有12檔。臺網文化綜藝模式側重不同、優勢互補,結合在一起,在整體上形成了2018年文化綜藝節目精品頻出、交相輝映的格局。

原創。全國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工作會議指出,要堅定不移支持原創,大力扶持“公益、文化、原創”節目,推動研發更多原創節目模式、打造更多原創品牌節目。2018年綜藝節目的國產、原創更具底氣。臺網綜藝評分TOP10中,本土原創節目佔大部分,且均由文化綜藝節目領銜。文化綜藝的本土模式探索帶領綜藝市場迎來“原創春天”。2018年,中國原創節目推介會中,三檔國產文化綜藝《國家寶藏》《朗讀者》《經典詠流傳》成功輸出海外,進一步促進了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供了動力和經驗。

文化綜藝,在“走心”上發力聚能

與2017年相比,2018年的文化綜藝漸趨理性,開始走差異化、優質化的路子,並從知識型、趣味型向訴諸情感的“走心”型發展。

一是節奏放慢,注重“情感體驗”。2018年,競賽比拼類的快節奏綜藝頹勢明顯,“慢綜藝”節目成功突圍。比較原有幾檔現象級文化節目的“綜N代”,競技益智類文化綜藝熱度消退,評價上也略遜於之前;《朗讀者》等節奏舒緩、以情感共鳴為主打的節目則在口碑和流量上繼續攀升。新生代作品中,《一本好書》《經典詠流傳》《聲臨其境》等文化節目以強大的氛圍感染力受到追捧,快節奏文化綜藝則數量大減、熱度消退。


文化綜藝在“走心”上持續聚能,主流、品質、原創成關鍵詞 楊明品 吉京 廣電時評 昨天


從題材上看,2018年文化綜藝的熱點有二,一是文博類熱度持續,但新的節目都選擇了多樣性表達、體驗式推進等更走心的形式;二是書信類,如《中國情書》《朗讀者》等節目受到追捧,只靠簡單真摯的文字、飽含深情的演繹就迸發出打動人心的力量,通過“以情感人”達成“以文化人”的效果。人文情懷、感性表達,這是2018年頭部文化綜藝制勝的秘訣。

二是多維度創新齊發力,“文化+”模式促轉型。2018年文化綜藝注重從話語體系塑造、敘事手法變革到文化氛圍營造上的全方位轉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泛文化綜藝”現象。創作上題材選擇更為廣泛;內容挖掘上強調深度和情感。提煉、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成為重點。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新生代文化綜藝探索出獨有的“文化+”模式。如以《一本好書》《國家寶藏2》領銜,較為成熟受歡迎的“文化+戲劇”模式;有《奇遇人生》《地球之極·侶行》代表的“文化+旅行”模式;還有以《小鎮故事》《百心百匠》為代表的“文化+紀實”模式;《上新了,故宮》開創的“文化+淘寶”;《國風美少年》引領的“文化+選秀”……文化類綜藝在各個領域、元素的融會貫通上都做出了嶄新嘗試。

觀眾需求出現重大變化,文化綜藝迎來好陽春

2018年,在文化自信的支撐下,文化綜藝用戶需求環境進一步向好。調查顯示,2018年70%的用戶認為綜藝節目的精神內容和價值導向是最吸引觀看的要素。正能量、高品質的內容傳播,健康的文化生態營造成為文化綜藝發展的主態勢。


文化綜藝在“走心”上持續聚能,主流、品質、原創成關鍵詞 楊明品 吉京 廣電時評 昨天


另外,這一年,文化綜藝在傳播上開始追求“年輕態”、擴大用戶圈層成趨勢。一是精準定位年輕受眾,實現圈層擴大。如《國家寶藏》,除在傳統平臺播放外,也同時上線B站、知乎等年輕群體集聚的網絡平臺。二是以短視頻呈現來實現全方位覆蓋。《如果國寶會說話》運用短視頻呈現且宣傳極富新意,實現了“高冷”文化內容的大眾化傳播。這類做法在多個節目得到推廣,對年輕群體影響很大。“年輕化”傳播對於年輕人群瞭解中國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有重大意義,也是文化綜藝保持長久旺盛生命力的必然選擇。

文化綜藝短板猶在,創新仍是破解關鍵

2018年文化綜藝節目進步明顯、格局得到優化,但還存在一些不足。

其一,文化綜藝的內涵和價值觀傳播還需強化,如:文化名人等“標籤”決定節目關注度;觀眾對節目盲目信服,缺乏批判性思考。文化綜藝製播必須進一步拓展題材廣度,增進內涵深度,提升人文溫度,強化時代感光度,增強體驗滿足度,才能解決上述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

其二,自我造血能力不足。文化綜藝變現困難的問題主要是受節目氣質影響、廣告植入難;受節目個性獨特影響、品牌周邊變現難。文化綜藝下一步要在流量維持和商業空間拓展上做足文章,不斷探索創新,在通俗和嚴肅中找到平衡,做到從“火一陣”變為“一直火”。

綜上所述,2018年是文化綜藝提質升級的關鍵一年,文化綜藝更多地承擔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文化自信、知識需求、情感渴望和政策支持給文化綜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多維度創新也賦予文化綜藝更多生機,原創模式和差異化題材的成功嘗試,給未來綜藝市場主流節目樣態創新帶來了新活力新示範。可以預見,在政策的持續發力和製作播出、平臺方的協同推動下,文化綜藝將是未來綜藝市場中的中流砥柱,也將成為綜藝領域人們最豐饒最歡迎的精神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