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在家鄉修建一神廟,全國只留存下這棟樓,你知道這裡嗎

在我國有一個僅存的襖教建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萬榮的飛雲樓、秋風樓、蒲州的鸛雀樓並稱為三晉“四大名樓”,這就是襖神樓。

北宋宰相在家鄉修建一神廟,全國只留存下這棟樓,你知道這裡嗎

祆神樓,位於介休市北關順城街,是三結義廟前的樂樓,始建於北宋,明清時期曾經改建與重修,規模不大,是一個三重簷歇山頂轉頂結構的古代建築物,樓平面呈"凸"字形。

北宋宰相在家鄉修建一神廟,全國只留存下這棟樓,你知道這裡嗎

襖神樓,也叫做玄神樓,站在樓底仰望,三層龍形的斗拱盤旋飛舞,三座懸空的抱廈倚樓而立。粗狀的支柱與精巧的立架把古樓裝飾的極富變化。屋頂上的三色琉璃瓦組成了各種圖案,瑰麗壯觀。整個古樓的氣勢和威嚴體現在龐大的體積和粗狀的立柱上,它的精巧和木構藝術體現在繁複的斗拱和細膩的裝飾上。

北宋宰相在家鄉修建一神廟,全國只留存下這棟樓,你知道這裡嗎

祆教,誕生在古老的波斯,它的創立者是波斯人阿胡拉瑪茲達。以崇拜太陽為主,所以也稱為"拜火教"。在祆教教義裡,猛虎、牧羊犬、神牛、大象等都是神獸;數字"三"代表吉祥如意。這座樓的建築手法和風格與中原不同,一些神獸木雕圖案在中國傳統建築中是比較罕見的,具有濃郁的波斯特徵。

北宋宰相在家鄉修建一神廟,全國只留存下這棟樓,你知道這裡嗎

祆教是在南北朝時期傳入我國的,不僅比佛教傳入的時間晚,也並沒有像佛教那樣在中國紮根發芽。祆教,不僅在中國沒有形成氣候,並且在它的發源地如今的中亞一帶也沒有傳承下來。現在的中亞諸國,伊斯蘭教一統天下,別的宗教早已不見蹤影。在中國的唐宋時期,祆教似乎影響比較大。所以,身為北宋宰相的文彥博就在自己的家鄉介休興建了這座神廟。

北宋宰相在家鄉修建一神廟,全國只留存下這棟樓,你知道這裡嗎

所謂襖神,即為襖教中的火神,襖教即拜火教,又稱景教,就是金墉筆下《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公元六世紀從波斯傳入中原,曾在中原大地廣為流傳,各地多建襖教神坻,唐代時最為繁盛,到了明清兩朝遭到無情鎮壓和殘酷剿滅,後來就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被日益興盛的佛教所取代。

北宋宰相在家鄉修建一神廟,全國只留存下這棟樓,你知道這裡嗎

以上就是我帶給大家的分享,如果喜歡記得點贊,關注,收藏哦!你覺得這裡怎麼樣?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