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格魯曼TBF型艦載魚雷轟炸機 (Grumman TBF) 美國

TBF“復仇者”是一種單發多座重型海上攻擊機,裝備1臺R2600型星形大功率活塞發動機。為了能在機腹內部容納一枚魚雷或900千克炸彈,TBF有一個粗大的機身,其上部為縱向安排的三座座艙。機身下部是有密閉艙門的大型彈艙,作為飛機特徵,後部射手有一個居座艙尾段的球形電動玻璃機槍射擊艙。“復仇者”可以執行各種角色:魚雷轟炸機,水平轟炸機,偵察機,佈雷機等等。

因為有著完善的電臺、易操縱性、長程和額外的座位,飛機經常被用來作為飛行大隊的空中指揮飛機。格魯曼的生產計劃被F6F“地獄貓”佔得滿滿的。作為國家戰爭動員計劃的一部分,通用汽車(GM)騰出5家工廠用來製造飛機。按照海軍飛機的編號規則,GM生產的“復仇者”編為TBM。 “復仇者”給日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日軍對它恨之入骨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道格拉斯A-26型攻擊轟炸機 (Douglass A-26) 美國

A-26“入侵者”是美國當時速度最快的轟炸機,速度達到了571千米/小時。1948年新獨立的空軍(USAF)實施新的型號命名規則,去掉了代表攻擊機的“A”字母,於是A-26變成了B-26。因此人們經常會把馬丁B-26“劫掠者”和道格拉斯B-26“入侵者”搞混。實際上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飛機,是為完全不同的要求進行設計的。“入侵者”是道格拉斯A-20“浩劫”(Havoc)的後繼機,到1948年時“劫掠者”已經全部退役,所以不會型號重疊。畫中丁丁和白雪在“入侵者”的掩護下涉水登陸,重返歐洲大陸。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波音B-17型重型轟炸機 (Boeing B-17) 美國

波音B-17 “空中堡壘”也許是二戰中美國製造的最著名的重型轟炸機,它的聲望遠超過了生產數量更多的同袍:聯合公司的B-24“ 解放者”。美國一共生產了12677 架B-17,到 1944 年8月,美國陸軍航空軍(USAAF)至少已有33個B-17 轟炸機大隊部署在海外作戰。

1943-45年間在USAAF在德國上空進行的規模龐大的白天精密轟炸作戰中,B-17由於優異頑強的表現而聲名大振。“空中堡壘”具有優良的高空性能與出色的抗打擊能力,往往在遭受到巨大的戰鬥創傷後仍能繼續飛行,在後期的型號中,更是裝備了強大的防禦武器,所有這些使它贏得了機組的信賴與喜愛,他們相信B-17能在德軍戰鬥機和高射炮的火網中生存下來,帶領他們安全返回基地。這次丁丁很吃力的抱著一枚重磅炸彈,說明B-17執行的戰略轟炸任務。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聯合B-24型重型轟炸機 (Consolidated B-24) 美國

B-24“解放者”是四發遠程轟炸機,1941年交付使用,主要用於歐洲戰場,共生產約18181架。海軍中使用的型號是PB4Y。B-24航程遠,在整個戰爭期間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有極易辨別的機身和雙垂尾翼。B-24轟炸機和B-17轟炸機一起,同樣成為對德國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的主力。B-24參與了對漢堡、柏林、法蘭克福、魯爾等重要地區的轟炸戰役。最著名一次戰役的是B-24機群大規模遠程空襲羅馬尼亞普羅耶什蒂油田,給納粹的能源供應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這幅畫表現了陣地戰中常見的“罐頭預警系統”。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北美B-25型轟炸機 (North American B-25) 美國

B-25“米切爾”是北美航空公司研製的著名中型遠程轟炸機。B-25主要由美國陸軍航空兵配備,美海軍也配備了相當數量的B-25,以對付太平洋上的日本陸軍。通過租借法案,英國、蘇聯、澳大利亞、荷蘭等國也使用了B-25。

1942 年4 月18 日,16 架B-25B離開了大黃蜂航母的甲板,直飛700 英里以外的目標——日本本土。在 4 個月以前,珍珠港被猛烈地後炸之後,弗朗西斯·勞海軍上尉籌劃並執行了這次計劃,使用美國空軍(注:這個說法有誤,應該還是“美國陸軍航空兵”)雙引擎中型轟炸機從海上起飛轟炸日本,然後降落在中國(實際上沒有如願,飛機迫降在了海岸線附近)。吉米·杜立德陸軍上校志願負責這次空襲計劃。畫中B-25突然出現在日本上空,白雪嚇的鑽進了主人的和服裡。畫中這架並不是首次空襲日本的B-25B型,而是B-25H型。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馬丁B-26型轟炸機 (Martin B-26) 美國

馬丁B-26“劫掠者”是二戰中美國最受爭議的機型之一。由於翼載偏高,著陸速度過大而頻繁引發訓練事故,因而惡名不斷。除此之外“劫掠者”並沒有特別惡劣的飛行特性,且單發性能特別好。與B-25“米切爾”相比,B-26 對機組的要求更高,一旦機組馴服了這匹烈馬之後,“劫掠者”會表現出同級別其他機型所無法匹敵的優勢,在載荷、航程、速度等指標上凌駕於同類機種。實際上B-26 是歐洲戰場上陸軍航空隊最重要的中型轟炸機,到1944 年航空隊發現B-26是歐洲戰場上戰損率最低的美軍飛機,每百架次出擊損失少於1.5 架。畫中扮演德軍的丁丁和白雪身披偽裝,以防被盟軍飛機發現。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波音B-29型轟炸機 (Boeing B-29) 美國

B-29“超級空中堡壘”,是美國波音公司設計生產的四發重型轟炸機。主要在美軍內服役的B-29,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陸軍航空兵在亞洲戰場的主力戰略轟炸機。它不單是二次大戰時各國空軍中最大型的飛機,同時也是集各種新科技的先進武器。B-29的嶄新設計包括有:加壓機艙,中央火控、遙控機槍等等。

原先B-29的設計構想是作為日間高空精確轟炸機,但在戰場使用時B-29卻多數在夜間出動,在低空進行燃燒轟炸。B-29是二次大戰末期美軍對日本城市進行焦土空襲的主力。向日本廣島及長崎投擲原子彈的任務亦是由B-29完成。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獄火鳥”之稱。二次大戰結束以後,B-29仍然服役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最後在1960年代方才完全退役。B-29的總生產量為3900架左右。在這幅畫中丁丁夾著的那枚炸彈的標籤上寫著Top Secret(絕密)。他竟然還敢抽菸,真是太囂張了。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格魯曼F-4F型艦載戰鬥機 (Grumman F-4F) 美國

太平洋戰爭前期,美國海軍不得不以在速度和靈活性皆處於劣勢的F2A“水牛”和F4F“野貓”對抗日軍的零式戰鬥機。F4F“野貓”,這種短粗的小飛機是美國海軍在戰爭頭一年的主要戰鬥機。“野貓”式戰鬥機隨同航母編隊轉戰珊瑚海、中途島、所羅門群島等等戰場,為海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儘管F4F不是“零”式戰機的對手,但生存能力還是較強的。由於它堅固的結構和質量,使飛行員在危機中往往能安然逃脫。當1943年被F6F“地獄貓”取代時,F4F繼續被輕型航空母艦使用直到戰爭結束。這次丁丁和白學彷彿在太平洋的小島上,躲在樹下觀戰。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洛克希德P-38型戰鬥機 (Lockheed P-38) 美國

P-38“閃電”戰鬥機,由傳奇人物凱利·約翰遜主持設計。P-38被廣泛應用於太平洋戰場,最著名的戰績就是在布干維爾島上空擊落山本五十六的座機,並使之斃命。P-38擁有許多令日軍聞風喪膽的優良特性,高速度、重裝甲、火力強大,太平洋戰場上眾多的美軍王牌均駕駛該機。日本飛行員對P-38 又恨又懼,稱之為“雙身惡魔”。然而,它在歐洲戰場卻不太成功。歐洲的空戰多發生在高空,P-38沒有足夠的暖氣,機艙內非常寒冷。在長距離的護航中常有駕駛員凍傷和疲勞失去意識的例子。機動性也不夠好,在同Bf 109和Fw 190的格鬥中常常處於下風。畫中的丁丁完成任務後,豎起大姆指稱讚“閃電”的性能出色。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貝爾P-39型戰鬥機 (Bell P-39) 美國

貝爾公司的P-39

“眼鏡蛇”戰鬥機,是戰爭期間一種很有特色的飛機。作為一種嘗試,該機將發動機放在座艙後面,通過一根延長軸驅動機頭的螺旋槳,座艙佈置相應靠前,從而改變了飛機的構造。該機裝有4 挺機槍,在發動機延長軸內還佈置了一門37毫米機炮,在二戰中這也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強火力。該機還採用了前三點起落架,可能又是單座戰鬥機的第一號。

P-39並不受美軍歡迎,被認為不適合空戰,它被作為軍援送給了蘇聯。在蘇聯戰場上,P-39 相當爭氣,捷報頻傳。由於P-39裝備了大口徑機炮,單發命中帶來的破壞威力給蘇聯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在東線常常擔任對地突擊任務,並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在這幅畫中,丁丁扮演的美國地勤拿著一根長長的傳動軸,前端裝有螺旋槳,應該指的是P-39獨特的設計。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寇蒂斯P-40型戰鬥機 (Curtiss P-40) 美國

雖然P-40不是當時美國最更先進的飛機,但可以較快地投產,價格也相當便宜。美國稱它為“戰鷹”。因為歐洲戰事吃緊,英國轉買了原先法國定購的P-40出口型霍克-81A(英國稱之為戰斧式-Tomahawk)。英國移交給中國的100 架P-40C(戰斧IIB),被部署在中國雲南,並由著名的“飛虎隊”用於抗擊日本。由於戰術得當,所取得的戰績比當時在菲律賓作戰的美國陸軍航空隊要好得多。這次丁丁以中國軍人的形像出現,畫中的這架飛機也採用了“飛虎隊”的塗裝。說明P-40在中國抗戰中擁有重要的地位。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共和p-47型戰鬥機 (Republic P-47) 美國

相對“颶風”和“噴火”戰鬥機來說,美國共和飛機公司的P-47“雷電”顯得五大三粗,開始讓人有些難以接受,甚至被飛行員拒絕使用。可是,沒過多長時間,很多飛行員就喜歡上了它。雖說“雷電”形體較大,靈活性也確實不如Me 109等,但它的發動機勁大,火力猛,生存能力強,只要不是要害部位,即使捱上幾十發子彈也不礙事。而且俯衝性能好,在空戰中只要搶佔到有利高度,對敵機的俯衝攻擊是很容易得手的。因此,P-47 一經使用證實其優勢後,便受到了部隊的歡迎,訂單不斷湧向共和飛機公司。各型“雷電”飛機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在歐洲和太平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少數幾種曾大量生產並屢立戰功的著名戰鬥機。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北美P-51型戰鬥機 (North American P-51) 美國

P-51“ 野馬”,二戰中盟軍最優秀的全能活塞動力戰鬥機,也是盟軍空權的象徵,擊落了4950 架敵機,佔USAAF(美國陸軍航空軍)在歐洲上空擊落總數的48.9%,並擊毀了4131個地面目標,另外還擊落了超過230枚V-1飛彈,甚至還擊落了德國空軍最精銳的噴氣式戰鬥機。戰爭中美國總計生產了15575 架的“野馬”,僅次於P-47“ 雷電”,另外澳大利亞按許可證生產了100 架。由於生產數量的龐大以及卓越的設計,“野馬”戰後在一些國家一直服役到1980 年代,並且民間至今還保有150 餘架能飛的“野馬”,使我們能時常看到這種二戰名機的身影。畫中丁丁接到緊急起飛的命令,正奔向自己的座機。(剛從高爾夫回來)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諾思羅普P-61型夜間戰鬥機 (Northrop P-61) 美國

為夜間作戰設計的第一架美國夜間戰鬥機——P-61,有中型轟炸機那麼大。裝兩臺2000普-惠“黃蜂”發動機,有裝在尾撐上的雙方向舵以及前三點起落架。根據它漆黑的外表稱這種飛機為“黑寡婦”,它於1944年中服役。在大戰的最後一年,“黑寡婦”飛機作為陸軍航空隊標準夜間戰鬥機。那時,軸心國處於守勢,同盟國也就沒有遇到過飽和轟炸襲擊。P-61通常獨自出動去伏擊各個敵方襲擊者,或者作為轟炸機在夜間襲擊敵軍。世界上現存的“黑寡婦”只有兩架,其中一架就保存在北京的中國航空博物館中。丁丁正在繪製飛機的設計圖,桌上還放著一隻“黑寡婦”蜘蛛的標本。

丁丁歷險記之二戰飛機系列(美國篇)

道格拉斯SBD A-24型艦載俯衝轟炸機 (Douglas SBD A-24) 美國

一種似乎並不先進的武器,卻出現在了最關鍵的時間,最關鍵的場合,並憑藉著一些關鍵的性能在戰爭史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在近現代的戰爭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但是很少有誰能夠像它這樣以平凡之軀力挽狂瀾,扭轉整個戰場的乾坤。它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的“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在1942年的歷次航母會戰中,“無畏”取得的戰果比其他所有飛機加起來都要多得多,尤其是在6月的中途島戰役中,從美國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無畏”通過恰逢時機的一輪俯衝,幾乎把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精華一掃而空,給日本海軍留下了永遠無法彌補的巨創。畫中丁丁正在向它揮手致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