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strong>本文共1595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

<strong>關鍵詞:冷戰、核危機、反戰主義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電影<strong>《終結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天網系統接管了美國境內的所有核彈發射裝置,而擁有自主意識的天網始終認為人類會對自身造成威脅,於是乎“它”擅自發射核彈,消滅了90%的人類。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現代人可能都感覺核戰爭離我們很遙遠,但回顧歷史人類在冷戰中不止一次的走在核彈末日的邊緣。

美蘇雙方針鋒相對頻繁試爆新式核彈,還導致了<strong>古巴導彈危機

,若不是雙方領導人在關鍵時刻選擇各退一步(蘇聯從古巴撤走導彈,美國從土耳其撤除導彈),但凡有個不要命的,人類文明早就毀滅了。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人類最接近核戰爭的時刻

老一輩的人應該還記得那個年代的口號<strong>“深挖洞、廣積糧”,全國挖了不少防空洞,目的就是核戰爭爆發大家有地方躲。而在美國,這樣一個標誌無人不知: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它名為<strong>輻射避難所標誌,帶有這個標誌的建築物裡一般會堆滿水和食物,按照規模大小可以維持數十到上千人幾周的生存。

對於很多人來說,它們代表了城市遭受核彈打擊後生存下去的希望。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設計這個標誌的人是布萊克利,當時只是<strong>美國工兵部隊一個負責後勤事務的小官,這個任務交給他也只是機緣巧合。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布萊克利

1961年<strong>柏林危機爆發,美蘇之間的核競爭、核威脅達到白熱化。美國人民對核彈恐慌也達到頂峰。

當時<strong>學校普遍開設防核爆課程

,從小就教育大家當核彈來襲如何躲避。比如遇到附近有核彈爆炸,白光一閃,不管在做什麼事,首要任務就是趴在地上,雙手護頭。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路上騎小黃車騎得正高興,白光一閃就要棄車臥倒。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時任美國總統<strong>約翰·肯尼迪(後來被暗殺),在全國範圍內宣佈設立公共輻射避難所,用他的原話說“以免我們的人民不知道炸彈落下的時候應該做什麼、應該到哪裡躲避。”

計劃已經下達,勘測選址的任務自然落到陸軍工兵部隊身上,他們向全國派遣小分隊對工廠、學校、政府機構...各類建築進行評定,選出其中抗打擊能力強、適宜做避難所的。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肯尼迪總統

但為公眾指示如何找到避難所的標誌顯然是被白宮、五角大樓和工兵部隊忽略了。<strong>工兵部隊副長官基思·巴尼陸軍少校(Maj. Gen. Keith R. Barney)到了事後才想起來,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布萊克利。

這種標誌“必須是能引起人們注意併為他們指示方向的東西”,因此布萊克利用金屬材料保證它的耐艹性。

在家中的地下室裡用反光漆反覆嘗試過之後,布萊克利決定標誌的主色調為橙黃和黑色。他將三個倒立等邊三角形放在一個黑色圓形背景中央,底部標註避難所的容量,後邊是文字<strong>“輻射避難所(Fallout Shelter)”和方向指示箭頭。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布萊克利竟然是在抱孩子的時候產生的靈感。而且他的上司很快就批准了他的想法,並交給工廠生產,<strong>僅1961年當年就生產了140萬張,遍佈美國各地。

由於幾乎所有美國人都認得這個標誌,它也漸漸的被賦予新意義——成為冷戰的象徵和反戰的符號。<strong>經常出現在藝術作品中,也會用在競選徽章、冰箱貼或專輯封面上...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鮑勃·迪倫 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 中它的身影

隨著冷戰結束,人類進入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籠罩頭頂的<strong>“核恐怖陰雲”似乎慢慢消散。年輕一代對冷戰的記憶恐怕就只剩教科書和《紅色警戒》裡的“Warning!Nuclear missile launched”...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輻射避難所標誌從無人不曉,變成了一種遙遠的記憶,隨著人們關注度的下降,這些“貼片”開始<strong>生鏽、脫落

,抑或靜靜待在建築物牆上再也無人問津。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隨著這些標誌老去的還有布萊克利,<strong>但他很平靜地看待這一切:“我們走在街上,其中一個孩子會說,‘爸爸,這裡有一個你做的標誌。’不過,你也知道,除此之外它其實就像生命中的很多事情一樣,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strong>布萊克利在今年10月31日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95歲,和他一同離去的還有那個時代的回憶。

但五花覺得,布萊克利和他的標誌不應該湮滅在歷史紅塵中,反而應該為世人銘記——希望那個瘋狂的時代永遠不要重演。

記得關注我們哦~

他的名字可能鮮為人知,但他的作品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