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发布实施

<strong>斗茶越千年 今朝有标准

<strong>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发布实施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发布实施


(2018年12月14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审定会在南宁召开,图为标准起草负责人吴平在向审定专家组介绍标准起草情况 )

1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8年第13号公告,宣布批准发布34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由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梧州海关牵头起草的《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名列其中,该标准将于2018年12月31日实施。这是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六堡茶斗茶标准,也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茶叶斗茶标准。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发布实施


(2018年12月14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审定会在南宁召开,图为参加标准审定会的起草人员与审定专家组合影留念)

据悉,在唐、宋时期,所谓斗茶即为比赛茶的好坏。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斗茶活动源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宴》(作于825年—827年)诗中详细描述了名流大家斗新茶、上品作为贡茶的盛况。斗茶最早的目的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用作斗茶者均为极品名茶。到宋代,斗茶十分讲究茶的色、香、味,也颇讲究水质和茶器。宋代斗茶活动极具艺术性和娱乐性,深受朝廷和文人、僧人的大力推广。宋代,茶民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家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则是闲情之趣。

在我国,虽然斗茶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但从公开渠道检索,国内、国外至今没有斗茶的标准。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发布实施


(1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8年第13号公告,图为该公告的部分内容截图)

为了更好地继承斗茶传统文化精华、发挥六堡茶斗茶的导向作用,在梧州海关牵头下,联合为业内多家单位于2018年2月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立项,在经过了答辩后于4月获得了立项。随后,起草小组对梧州海关提出的标准草案进行了5次内部征求意见,并召开了一次内部研讨会,对标准草案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此后,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收到的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12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对该标准进行了审定,并通过了审定。

在该标准制定过程中,对于历史上的斗茶方式方法十分注意批判性继承,而在对待现代的斗茶方式方法上又注重创造性发展,最终确定了标准的关键核心内容,主要有术语和定义、原则、要求、审评程序、结果公布、附录等。

在该标准中,斗茶是指:由主办机构组织,由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按规定的原则、要求、程序和茶产品执行标准规定,对参评茶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由主办机构公布优胜者的活动。六堡茶斗茶则是指:以六堡茶为对象的斗茶活动。斗茶的总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具体而言有审评人员回避、现场监督、茶叶样品密码盲评、信息公开、公众见证等。而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的确定则推荐通过媒体公开斗茶消息来征集,并且要经过资格审查后择优录用,专业评委与群众评委的比例可以为1:1至1:3。无论是专业审评得分,还是群众审评得分,其审评计分办法均为在评委对每一个样品的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其剩余评委评分的平均值。此外,根据六堡茶越陈越好的特性,标准将参加斗茶的样品按照陈化时间长短规定了四种组别,同组别样品之间方可进行斗茶。标准最后还明确规定主办机构应按预先确定的计划,在媒体上公布总得分排序靠前的样品情况。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发布实施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发布实施


图为《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中的斗茶原则的截图

据了解,近十多年来,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复兴和品饮热潮的兴起,各类机构举办的各种六堡茶斗茶活动层出不穷,其目的、形式、内容却不尽相同,而其效果也相差甚远。而《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不但能提高六堡茶斗茶的规范性和影响力,而且可以更好宣传六堡茶知识、推广六堡茶产品、引领正确的品鉴潮流,从而加快六堡茶产业、六堡茶经济、六堡茶生态、六堡茶旅游和六堡茶文化的互融共进、协调发展。(作者:吴平,本文为作者投稿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