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吃豆腐嗎?以後得看外國人的臉色了

導語

吃點豆腐還得看外國人的臉色。看了這句話也許有人會問,這是真的嗎?是不是誇張?我怎麼沒有感覺到?其實只要瞭解國內大豆行情和國際大豆期貨市場的人,就一定會有這種感覺。

你喜歡吃豆腐嗎?以後得看外國人的臉色了

支持崔老師的請掃二維碼進威信群

由於中國在國際大豆的期貨市場中缺少話語權,國內的大豆價格始終要伴隨著國際價格的變化而變化,而在今年國際豆價屢創新高的同時,國內的大豆產量卻大幅銳減。不僅大豆市場被外國控制,就連國內的大豆加工企業也幾乎被外資所控制,資料表明中國的大豆加工企業,外資和具有外資背景的企業,已經佔到了80%以上。中國人的開門七件事中的油已經是內外交困,被外國人把住了命脈。

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的解說詞裡有這樣一段話:“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這首七步詩證明了,至少在兩千年前,地球上好多人還不知道什麼是大豆的時候,大豆就成了中國人生活中離不開的一部分。但是現在,我們吃點豆腐和豆油卻還得看外國人的臉色。”

大豆是中國最先栽培的

神農帝王把大豆列為五穀之一。但先人沒有想到自己先種的大豆命運卻掌握在異國之邦的手中。

《大豆命運:中國農業的縮影》的文章,分析了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的品質和劣勢,並從政策扶植方面與一些國家作了比較,其目的是給國人以警醒和借鑑。美國對大豆的補貼高達190億美元,相當於其出口大豆價格的30%。美國又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約佔世界產量的一半。據美國農業部報告,美國大豆庫存量為5.65億蒲式耳(1蒲式耳等於27.2154公斤),為15年來的最高水平。但由於全球大豆需求的持續上升和未來大豆生產存有止步不前的可能性,未來幾年大豆供求將呈趨緊之勢。從以往歷史看,基金更喜歡炒作大豆,目前大豆有更大炒作空間。事實上,食油價節節飆升,看到豆油幾乎隔幾天就是一個價,人們能不焦慮嗎?

我國是世界上第四大大豆主產國,但就是這樣的產豆大國,被國際市場牽住了“牛鼻子”,而使得我國大豆陷入了危險的境地。從大豆生產這幾年的情況來看,國家對大豆生產的宏觀調控方陣錯亂。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我國大豆進口量遠遠超過國內的大豆產量,大豆的故鄉卻成了進口大豆的天下。而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價格的巨大的變數,依賴進口大豆的中國豆油加工企業迎來了滅頂之災,大豆加工企業幾乎全軍覆沒。而在這個時候,外資卻乘機大舉進入,完成了榨油企業的市場整合。中國的豆油加工市場被外資“吞沒”後,國內的大豆收購價格也被他們操控,跌落的大豆價格,也使得豆農對於種植大豆喪失了信心。善於察言觀色的中國人,沒想到就這樣在國際大市場敗下陣來,連悲壯的歌也沒有來得及唱一首。

“從大豆命運,我們看到了中國農業的一個縮影,也看到了農產品價格的不穩定性,給老百姓生活帶來的波動性是非常大的。”這是《大豆命運:中國農業的縮影》文中最後一句。而央視《經濟半小時》在結束這個節目之前卻是如此總結的:中國有幾億農民,中國人絕對不能失去種糧食的機會。現在的關鍵是,誰來負起責任,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

是的,誰來負起這個責任?中國的農業是脆弱的,我最擔心的是中國的糧食會不會重蹈中國大豆的命運?21世紀的戰爭,對於大國與大國而言,不是槍對槍,彈對彈,而是能源和糧食,尤其是糧食不能緊缺,餓著肚子不能戰鬥。

你喜歡吃豆腐嗎?以後得看外國人的臉色了

“我一顆麥子都沒種,我們村裡很多人都不種糧食了。誰種糧食誰就是犯傻!”這是山東新泰市谷裡鎮北谷裡村一村民的一席話。報道說這個村,農田被大片楊樹覆蓋,偶爾看到一兩片枯黃的玉米地裡,也已種上了楊樹苗。不願種糧有不得已的原因,地裡的水渠有的因為工業建設的破壞,有的因為年久失修,或已堵塞,或已斷裂。沒有水澆地,一畝小麥只能收150斤~300斤,種糧食肯定賠。(2007年12月24日《中國青年報》)其實,這不是北谷裡村就這樣,這在全國也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田地比原來值錢了,種的人、精耕細作的人反而少了,國家取消了農業稅,採取了糧食補貼,也沒有減緩農民洗腳上田的腳步,這卻是中國農業一個危險的信號,如果這樣下去,中國的糧食生產很難擺脫如大豆般的命運。

你喜歡吃豆腐嗎?以後得看外國人的臉色了

哪一天我們如果吃碗飯也要看外國人的臉色,那就更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