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否》看教育误区,母亲的格局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有多大

小编并不是一个喜欢追剧的人,特别是成为妈妈之后,在家里更是很少追剧了,一方面是害怕电视、平板等电子产品刺激孩子眼睛,影响孩子健康,另一方面也是怕动态画面破坏孩子专注力。只是偶尔在上下班的车上会用手机看一些视频或者电视节目。最近几天连续看了几集正在热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便被其中深深的育儿道理所吸引。也在想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那些育儿误区。

从《知否》看教育误区,母亲的格局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有多大

<strong>一:有样学样是孩子的本能,如果孩子错了,请反思你是不是也错了

《知否知否》里有这样我们都看到的规律:盛家的几个孩子的品性跟他们的抚养者高度一致。大娘子生性率直,小女儿如兰一直抚养在身边,于是便也性情简单、撒娇任性、毫无心计、口无遮拦。而大女儿华兰跟老祖母生活在一起,则温柔大方、思虑周全,有心机但不世故,像极了老太太。一母所生,性格却千差万别。

明兰在生母难产过世后,也跟着祖母生活。在祖母的耳濡目染之下,改掉了之前爱表现、口无遮拦的性子。懂得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沉默。明兰与华兰可谓是都与老祖母很相似。

林小娘擅于算计和心计,在她的教养下,一双孩子也是自私自利、工于算计。

养育者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在一餐一米、一朝一夕中,都被身边的孩子尽收眼底。待他日成人后,你会发现孩子和身边的某个人一模一样。

所以,当你有一天在人群中发现你的孩子随手扔掉手中的包装纸、随口吐痰、随便插队、大声喧哗,在人群中他的特立独行让你尴尬不已的时候,你应该想一想了,是谁带给了孩子这样的模样。

请我们每一个养育者记住:不是小树自己长歪了,而是风儿把他吹歪了。在教育孩子、批评孩子的时候,请先学会自己反思。

从《知否》看教育误区,母亲的格局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有多大

<strong>二: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心理学家李玫瑾说:“个性有先天的,而性格不是。”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作为孩子的养育者,我们应该怎样去影响和引导孩子呢?

<strong>①回应和尊重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孩子是通过养育者对自己的回应,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疼爱的。不管孩子说什么都被回应,爱才会在孩子和养育者之间,进行一个顺畅的流通:

即使孩子犯了错,受了惩罚,但事后大人会解释,和他沟通,处处有回应,不打不骂地尊重孩子。

<strong>②规则是父母和孩子的行为准则。

没有规则,爱就成了害。

一个孩子偷拿了人家的东西,小手被棍子打到红肿。同时,妈妈也惩罚了自己,因为自己作为家长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

自律即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规则里自我约束、自我主宰。

<strong>③ 独立,是养育者给孩子最好的爱

爱孩子,不是把他们圈养在自己的身边,而是舍得让他们去经历和感受人世间的一切。

一味被庇护的孩子,哪来的独自行走的力量?

孩子是养育者的“照妖镜”,孩子有多糟糕,养育者就有多不堪。

从《知否》看教育误区,母亲的格局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有多大

<strong>三:做好的养育者,需要做好这些

<strong>1、认清“父母”的角色。

不要固执于自己的权威;孩子成长,你也要不断成长,“教养”的责任需要你用一生去学习。

<strong>2、有话好好说,提前说。

请别总是大呼小叫、动不动就厉声批评,或者每每溺爱到完全对孩子的不合规行为不表态、不吭气,这都不对。温柔的说出你的期望,温和坚定地坚持你的规矩。

<strong>3、先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遇到任何事,先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多听,才能做良好有效的沟通。

<strong>4、快乐的情绪需要传染。

快乐的心情、阳光的心态,是你需要你去带动孩子的。

<strong>5、我们不是超人,做普通人就好。

作为养育者,我们可以不完美,我也可以偶尔犯错,在出了错误后跟孩子道歉。总之,事情的关键在于,意识到问题后,我们要有转变。

父母给予孩子的,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也不是一个远大的前程,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良好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