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與尼姑的故事(九)

<strong>雙峰記


書生與尼姑的故事(九)



<strong>第九回 魏先生失信揚州樓,羅生守諾蘇南道


詞曰(虞美人):

秋晴秋雨晚來寒,何處是吾鄉?

窗外秋蟲可憐叫,一樣離愁別緒添煩惱。

往事回首如雲煙,愛恨兩茫然。

有情眷屬卻難成,冤家兩地相思苦不盡。

光陰似箭,不覺又到了翌年的中秋佳節,那麗娘如約趕到了揚州明月樓,結果赴了一個空。她自把揚州回來,就病倒了。合家大小只有夫人與丫環知道麗娘為啥病倒?這是相思之病,沒藥能醫。這病根就一直埋在了麗孃的心裡,結果這一埋就是5年多。

時光荏苒,5年多的光陰就如流水一般過去了。麗娘因相思成疾,病就時輕時重,如此遷延了5年之久。靜雲原本打算等兒子長到三四歲時就帶他去找其父,但這麗孃的身體一直沒有康復,她哪放心走哩?看看這年兒子已近7歲了,麗孃的身體也幾近康復,靜雲又將出尋夫計劃提上了議程。自然,那麗娘執意要陪她們母子倆一同前往。就在這年的初夏,她們出發了。

靜雲在與魏明短暫的交往中,曾聽他說起過自己的家鄉是江北某鄉之人,又曾見他往家鄉去信時的地址,所以,這尋找起來應該不會太難。

那麗娘仍然一身女扮男裝的打扮。兩人就以夫婦相稱行走於路上。靜雲的兒子如今也有7歲上下,甚是聰明,靜雲早就教他識字。此子記性與悟性極高,一天到晚都學而不厭,甚有其父風範。只是如今都7歲了,卻還沒有大名,其娘只將他喚做“俺兒”。俺兒,庵兒。實際就是紀念他是在庵堂裡懷上之意。

三人風餐露宿,不到十天半月就到了江北魏明的家鄉。一番打聽,不難就找到了魏明的家。那麗娘心裡這時卻又揣上了心事,因為哪方水養哪方人。大凡出門在外都說帶有鄉音的所謂官話。因此,那魏明之口音就明顯帶有鄉音。這種鄉音的官話,麗娘是刻骨銘心、記憶猶新的。這到了魏明的家鄉,這種鄉音自然就勾起了麗孃的心事。當然,麗娘也斷定,她那王先生就是這鄉這水之人。但如何尋找王先生這倒成了難事。因為她並不知道王先生家的確切地址,要在這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個人無異於大海撈針,儘管你知道他是哪鄉之人。她打定主意,等陪靜雲找到俺兒的父親後,她再來這鄉尋找自己的愛人。

這裡要說明一下,魏明被虜入黑虎寨,一直用的是假名,之後與麗娘也沒有吐出自己的真實姓名。但他與靜雲交往則不然,是以真名相告的。所以,到魏明家鄉一說出其名,就有人指點他們如何找到魏明的家。

眼看就要見到自己的愛人,靜雲當然想過很多種後果的可能。這麼多年過去了,魏明不可能還沒有娶親生子。因為當年她與魏明只是名不正、言不順短暫的露水夫妻。因此,不可能要魏明為她守身如玉、終生不娶,這是不現實的。她想到最好的結果是,魏明能認下自己的親生兒子。如有可能,她情願做小,今後侍候魏明一輩子。最壞的結果是, 魏明不認他們母子,那她也沒有辦法,到時大不了又回麗孃的家,讓兒子去讀私塾,自己就吃齋唸佛,了此殘生。

再說這一日魏明老家院子裡一大早就飛來一對喜鵲在技頭上亂叫,讓這個殷實的小康之家平添一份喜氣。

自從魏明外出做官,因政務繁忙,就一直就沒有回過家。平時與父母也只是書信來往。魏明有兄弟二人,還有兩個姐姐,都已出嫁成家。這小弟因父母溺愛,並沒有讓他讀書致仕,而是留家養老。如今也娶了一房妻子與父母同住。因此時是麥收時節,他帶妻子與幾個家人上田莊上收租去了。

魏明父親因早年經商,置下一份家業,是這四里八鄉有名的鄉坤,在家族中頗有威望。7年前大兒子又高中進士,做官在外,光宗耀祖,給他臉上增光不說,更是在他的威望中增值不少。所以,這個大早的喜鵲叫,倒讓這老爺子心情大好,只是他老伴因常年腳痛而無法下地讓他很是鬱悶。

靜雲一路打聽而來,當然就由家奴報與了老爺。魏老爺聽說是兒子之友攜兒來訪,哪有不迎進門之禮?但是,當賓主坐下之後,那靜雲就拖著兒子跪在了魏老爺的面前,靜雲就要俺兒叫“爺爺。”

那魏老爺瞧這情形,一時嚇了一大跳。這對母子唱的是哪出戏啊?他怎麼就平白無故地多出來一個孫子和一個兒媳呢?

這正是:

晴天一個霹靂響,王母派神做道場。

靜夜兩起敲門聲,閻王遣鬼來認親。

經過靜雲道明原委,那魏老爺無語了。他細看那俺兒,模樣幾乎與魏生小時如出一轍,他心中已八九有數了。他讓靜雲帶俺兒先坐下,然後對著仍是男兒打扮的麗娘問,“這位小哥是?”

麗娘起身答道,“晚生是陪姐姐與侄兒來找相公的。”

那魏老爺畢竟經歷過大場面,相當世故圓滑。就說道:“吾兒如今在外為官,一時半會也回不來。小娘子說的是真是假也無法鑑別,看這樣行嗎?三位先在老朽家中住下,等明天給吾兒修書一封,道明原委,要他儘快回家一趟,如何?”

那麗娘看靜雲臉色,靜雲點頭允許。麗娘就抱拳道,“那就打擾老爺了。”

於是,魏老爺就吩咐下去,安排靜雲與麗娘分別在兩間客房之中住下。

自此,一日三餐自然有下人定時送來,但這一住就三四天沒見到魏老爺。那麗娘問下人,下人都說不出個子醜寅卯。原來那魏老爺早就認定,這靜雲母子與兒子之事是真的。因為天底下沒有哪個女子,會豪無根據地帶著兒子千里尋夫的?而且那小孩子的長相與兒子小時候如同一個模子裡印出來的。但兒子如今已是朝廷命官,又早已成婚,況且他親家如今又高升成了手握大權的高官。這種有損兒子聲譽之事怎麼處理?他也犯了難。若將此事告知兒子,就勢必打亂兒子的生活。他認為,此事只能冷處理,先讓靜雲在他家住下再做打算。他則跑到小兒子夫婦的田莊上暫住,為的是避免平時遇見尷尬,也好有時間讓他想想如何處理此事。

眼看三四天就過去了,總不成老躲著不見那母子倆呀。但魏老爺思來想去也沒有一個萬全之策。還那小兒子出了主意,說既然認定這母子與大哥有干係,最好的辦法就將那母子認下。難不成將他們母子推去門去,若他們又尋到大哥為官之地,那才是大麻煩。魏老爺聽小兒子這一麼說,細細一想,也只有這個辦法為上上之策了。

魏老爺自然就回了家。當然,少不了要找理由解釋這三四天的行蹤,說他因急事出了趟遠門,來不及知會客人,甚是失禮了。然後,他就問下人,大公子有書信來否?下人答無。他壓根兒就沒有給大兒子去信,又哪來書信呢?

當晚他擺下宴席,親自作陪,與麗娘及靜雲母子同席吃酒。就在這酒席上,他將靜雲母子尋夫認父的事做了處理:首先替兒子向靜雲賠禮道歉,這就意味著他承認了靜雲母子與其子的關係。接著,他又將兒子的情況向靜雲作了介紹。再接下來,他就強調兒子為官的難處與聲譽的重要性,言下之意是要靜雲體諒兒子的為官不易。因為靜雲與兒子之事是有違社會良序公德的,是受社會道德譴責與批判的行為。所以,也就無法得到社會承認。但既然事情已經發生,產生了後果,就必須要面對和解決。

最後他說,為了維護他家的清譽和兒子的前程,他不允許靜雲母子與兒子的關係公開。他的安排是:可以將靜雲母子留下,但前提是以遠房親戚名義相處。此事現在也不能告訴他兒子,等將來條件成熟時,再讓他們相認。

靜雲見老爺說得入情入理,儘管心裡很不情願,但轉而一想,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她與魏生只是相識相愛一場,並無半點物證,僅憑口信這魏老爺就相信了,並且要留下他們母子。所以,也就應允了。麗娘卻替靜雲十不平,但見靜雲已點頭答應,也就不好再說什麼。

其實靜雲心裡還藏著一個想法,無法與外人道。只要兒子找到自己的父親,她就心願已了。她心裡還惦記著那妙明庵裡的師傅哩。等兒子在魏家生活習慣了,與魏老爺產生感情了,她就回妙庵去看師傅。到時看情況再說,也許從此再不回來。她這樣的想法果真驗證了她日後的經歷,此是後話。

這樣,那靜雲母子就在魏老爺家住下,魏老爺分拔一丫鬟侍候靜雲。那俺生自是在家族的私塾上開蒙讀書,由魏老爺取學名魏喜,意是天外得來的驚喜。

麗娘見靜雲母子已有安身之所,甚是放心,就要告辭回家。姐妹倆分別之時少不了互道珍重、灑淚而別。

其實這麗娘因心中為靜雲不平,就產生了要去魏明為官之所探訪一番,看這魏明究竟是何方神聖,有何魅力讓雲靜心甘情願地委身於他?她要為靜雲母子打抱不平,為靜雲爭個最起碼的名份。因此,她打聽到魏生的為官之所,就一塵輕騎而去……

欲知後事,且看下回分解。


書生與尼姑的故事(九)

作者

<strong>老夥計,本名羅龍輝,農家子弟,音樂師範科班出身。愛好詩詞歌賦、散文小說。

往期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