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这些事实让谬论不攻自破

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这些事实让谬论不攻自破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8个非洲国家新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吸引了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被写进联合国有关决议,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国际合作倡议。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非洲国家的建设,西方舆论对此的各种片面、荒谬论调不时泛起,甚至出现了“新殖民主义论”等攻击抹黑中非合作的说辞,其不仅没有历史根据,也完全罔顾“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和事实。

首先,与西方相比,中国并没有殖民历史和传统。早于西方航海家们近一个世纪,郑和舰队就抵达东非,他当时所乘船只要比哥伦布最大的船还高出数倍。然而,郑和却并未想要征服东非,他秉持着平和的心态,最终是“我来了,我看见了,我离开了”,完全不像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带去了殖民、掠夺和杀戮。如,据历史学家估算,哥伦布到达伊斯帕尼奥拉岛25年后,原住民人口由上百万剧烈减少到5万,其双手沾满了美洲人民的鲜血。比较可见,中国文化较西方文化更为和平,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的做派。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旨在助推非洲去殖民化。被西方殖民以来,非洲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很少,都是与欧洲宗主国联系,即使是两个接壤的非洲国家首都也不能实现直航,这导致非洲内部贸易只占非洲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不到15%。另外,殖民也令多数非洲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同样处于不利地位。而“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纠偏西方殖民体系下非洲国家与宗主国之间分割的纵向联系,加强非洲内部的横向联系。“一带一路”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入手,以点带线,以线带片,让非洲市场联通起来,从而帮助非洲获得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工业化,真正脱贫致富。

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埃塞俄比亚曾是非洲大陆贫穷的国家之一,如今情况却在发生变化。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埃塞俄比亚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82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806亿美元。中国对埃塞俄比亚的直接投资从2005年前的仅100万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75亿美元。两条曲线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总共为非洲带来了数百万计的工作机会,三分之二的中国企业为当地人提供技能培训,二分之一的中国企业提供实习机会,还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企业为当地引进了新技术。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理事贝拉丘·菲克尔表示说:“我们没有遭遇殖民主义,这个事实非常重要。”

对于“一带一路”是否涉嫌“新殖民主义”,非洲民众最有发言权。权威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的调查结果显示,非洲36个国家的受访民众,平均有63%的人认为中国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四年多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优惠贷款、技术与人员支持,并与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积极对接,帮助非洲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摆脱资源陷阱,促使中非走进合作共赢的新阶段。多数非洲民众都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2018年4月,国际金融论坛、英国《中央银行》杂志与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一带一路5周年调查报告》。报告也显示,在受访的26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央行中,超过九成认为“一带一路”项目将在未来5年内推动本国经济增长,67%的受访央行预计在未来5年内,“一带一路”项目将帮助本国经济增速提高0至1.5个百分点;25%的受访央行预计,本国经济增速将因此提升1.5至5.5个百分点。

总之,事实胜于雄辩。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让参与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这也令西方舆论炒作的“新殖民主义论”不攻自破。

(参见:《中国与非洲合作是搞“新殖民主义”?荒谬!》《五周年!“一带一路”再出发,习近平的这些提法意味深远》《“一带一路”让越来越多非洲国家搭上中国快车》《打脸“新殖民主义”说!这些国家和机构这么看“一带一路”》《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外媒眼见为实》《魔鬼闯入者哥伦布,带去美洲的掠夺与杀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