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故事|《梅雨芭蕉行》带你走进诗一样的芙蓉雁湖景区!

<strong>文字:周泰华

<strong>摄影:余存理

云溪故事|《梅雨芭蕉行》带你走进诗一样的芙蓉雁湖景区!


梅雨潭

出了芙蓉街,沿着黄金溪溯流而上,车子一拐过长山头,便有了一种进山了的感觉,两边青山夹峙,层层梯田,稻谷已渐渐金黄。山芋地,随意而别致地错落其中,绿意葱葱。山溪曲曲折折,细流涓涓,白的鹅卵石,绿的溪椤树,景色分明而悦目。山外的喧嚣如扬起的土尘,被远远地抛在车后。

正如每座县城都有一座古塔,沿溪而筑的自然村头,都有一棵老樟树,三四人合抱粗,绿荫匝地。每临夏夜,村人陆续前来乘凉,老人一坐就坐成盘根老树,银须稍一抖动,便抖落一串故事,满地骨碌碌地滚。姑娘听不得有些笑语,将心事绞进辫子里,小伙子的目光如狗尾巴儿草般撩人。只是,这一切都成了遥远的梦,青壮年都到山外闯世界去了,只留下寂寞的老樟树,寂寞的夏夜。而对我,老樟树则是一种隐痛。我十来岁时,父亲常担着补鞋机在这一带串家走户,我则拿着弯刀,在田坎塘头转悠,为一丛杂草而雀跃。而今,悲惨一生的父亲已抱恨而去,伴着愁风苦雨,留下我在车内却不敢抬头,惟恐看见父亲在樟树下的佝偻着补鞋的身影,和那落寞的目光。

一直到凌云村下车,走在石头路上,我的情绪才渐渐开朗。凌云村三十来户人家,大都是浙南山区常见的木瓦结构的老屋,溪石垒成的围墙长满苔藓,爬山虎沿墙蔓生,黄狗钻出柴门,靠在墙根下翘起后腿,唏唏哗哗,极尽酣畅之事。不知谁家升起了袅袅炊烟,顿使古朴的山村充满生机。徜徉在田间小路,偶然有正在劳作的老农,抬首含笑地望着我们这些山外来客,厚道而友好。一路上,没有别的游人,空气纯净得切入肌肤,使我感觉到了一种孩提时光腚儿在溪里玩水的自由和舒坦。

跳过一段石步墩,右转,依山而行。鸟鸣渐渐丰满起来,此起彼伏,如山峦般崎岖。一路上,奇峰怪石不多,倒有两块相叠的岩石,突出在山峦上,山民戏称“尼姑背和尚”,野趣横生。尼僧一道,已是有趣,再来个尼姑背和尚,怎不教人平添许多想象,生出许多不可言传的笑意?屏息,隐隐约约,闻见了如雨敲芭蕉的水声,那定是梅雨潭了。循声急走,只见乱石嶙峋,几汪积水,一绺水从百米高的山崖上跌下,半空中散为千万颗水珠,遇山风徐来,化为雾,化为烟,旋进阳光里,幻出一道彩虹,朦朦胧胧。禁不住掬水入口,如饮清风鸟鸣,已不知身在何处了,只想在这雾中这烟中,结庐而居,做一尊沉默千年的石僧。

云溪故事|《梅雨芭蕉行》带你走进诗一样的芙蓉雁湖景区!


云溪故事|《梅雨芭蕉行》带你走进诗一样的芙蓉雁湖景区!


百米外的山谷间,曾经建有雁影山房,遥想当年民国名人三弦演奏家蔡旅平先生,常在此面瀑抚琴,山茗待客,暮色四合时,倚窗秉烛夜读,是何等的诗意。可惜至今唯留一带断垣,几丛杂草,供后人想象,凭吊。这满世界的人中也许还能找出一两位尚算有诗意之人,只是已是历史的空谷余音,我等惯于卡拉OK的后生,只能站在历史的边缘,将枫桥夜泊演绎成一杯酸梅汤。于是,漂飘洒洒的梅雨,只能悲哀地成为几帧彩照的背景。

云溪故事|《梅雨芭蕉行》带你走进诗一样的芙蓉雁湖景区!

西石梁大瀑

云溪故事|《梅雨芭蕉行》带你走进诗一样的芙蓉雁湖景区!

云溪故事|《梅雨芭蕉行》带你走进诗一样的芙蓉雁湖景区!

云溪故事|《梅雨芭蕉行》带你走进诗一样的芙蓉雁湖景区!

拾级而上,我频频回首,两百多步的石阶显得愈加漫长,只有山坡上星星枫叶,给寂寞的山野,横秋的心境,点缀出些许秋天的高爽。走过一段横路,钻出石门,步下台阶,便有一泓深潭出现眼前,蓝天被它揽入怀中,深幽而阔广,小鱼在白云间畅游,自由,惬意。攀过险绝的屏云石,骤见一方洞天豁然在前,二尺来宽的瀑布,贴着微皱的岩壁徐徐铺下,雪白雪白,悄声潜入半月形的清潭,恍然似是越女浣纱,四周一片宁静,走进去如同进入恋人的心扉,不得不诚惶诚恐,不得不屏息凝神,深怕咳嗽一声,都会惊散这梦境。这宁静,这雪白,教人想起母亲的乳房恋人的笑靥,如面对处女雪白的胴体,我眼里不含一丝尘念。“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我不知该怎样来描述我的全部感受,只能俯下身去,以牛饮来表达我的惊喜和虔诚,尔后,点起一根烟,倚石而坐,闭目聆听不知何处传来的丁冬声,心里充盈得如一片空白。

云溪故事|《梅雨芭蕉行》带你走进诗一样的芙蓉雁湖景区!


云溪故事|《梅雨芭蕉行》带你走进诗一样的芙蓉雁湖景区!


罗带瀑

离开罗带瀑,我不敢回首,唯觉心儿已被蚀去一角。当我坐在芭蕉洞前的墙垛上,看山峦尽染,万鸟归林时,我知道,我所有对故乡的情结,全凝聚在这山这水了。芭蕉洞原名西石梁,位于山腰上,因洞口植有芭蕉而得名。洞内木楼三间,已历七十多年的风霜雪雨,木纹毕露,似一位年已古稀但风骨健在的老者,向青山白云,默默述说岁月之沧桑。正堂原是拜佛念经之处,现已徒无一物,只有一尊不到尺高的瓷观音,是地摊上常见的那种,伴着一豆油灯;四壁涂满的题诗,墨迹已见年代,愈加显得破落,寒伧,肃条。

一位本地妇女独居于此,年过半百,脸如核桃,面呈菜色,给我们上茶以后,又坐回矮凳上折叠银纸,喃喃念经,夕阳照着她花白的头发和佝偻着的身影,安详而寂寞。唯有道坛里的十几株鸡冠花,血红血红,给这沉寂的世界添了些许生气。在这氛围里,我不敢动问她出家的缘由,只是得知,伏在长凳上做作业的小女孩,是七年前她从虹桥领养的。她说,在这深山空穴,总得有个伴。

云溪故事|《梅雨芭蕉行》带你走进诗一样的芙蓉雁湖景区!


山里的老人家

云溪故事|《梅雨芭蕉行》带你走进诗一样的芙蓉雁湖景区!


挑夫

是呀!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伴,一颗永无着落的心,总不能仅仅面对冰冷的岩壁,聆听岁月流逝的声音。李白轻舟泛游,郑板桥身许瘦竹,陶渊明抱月眠江畔,而我呢?千载失意万古愁,一根香烟一杯浊酒了得,且呼一二知友来,在此雪天围炉品茗,秋夜凭窗听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