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協主席用“爆款”評價的懸疑小說,真不是誇張嗎?

2018年6月9日下午,天朗氣清,王躍文先生在梅溪書院推薦青年作家冰河的新作《使徒》,據主辦方定的主題詞,他用了“爆款”一詞來評價此書,說冰河寫得太好了,自己寫不出來。說起他和冰河的交往,印象最深的是幾年前在一起喝衡水老白乾,酒是冰河多年的藏品……這至於嗎,你堂堂省作協主席,因為一頓酒就給人站臺了,不是忽悠讀者吧?

作協主席用“爆款”評價的懸疑小說,真不是誇張嗎?

我將信將疑,講座聽到後半段,買了《使徒》忙別的事去了。週六,即6月9日當晚,我開始看《使徒》,紅色封面傳遞給我一種躁動不安的暗示,似乎書中字字句句會血雨腥風。如果這樣,不免會落入俗套,和其它奪人眼球的網絡小說一樣,充斥暴力、色情、毒品、同性戀等低俗內容。

前陣子,我偶然打開一個小說公眾號,看到過一部叫《全能保鏢》的小說,寫的就是這些素材。我只想了解網絡寫手們到底在寫什麼東西,在手機上不急不慢地看,一天兩章,免費的,也不買閱讀幣。看著看著,我覺得不對勁了,類似情節沒玩沒了,無外乎上面提到的內容,毫無文學美感可言,翻看目錄,我的天,竟有兩千多章,還不知道完了沒有。我果斷地終止了這次閱讀。

讀者見面會上,《使徒》作者冰河說,網絡小說以連載更新體現命力,以產量衡量價值,質量確實難以保證;王躍文則說,目前沒有誰能給中國網絡文學一個客觀評價,因為誰也不可能全部讀完網上的作品,那是不知道多少億的字數,不能通讀,當然也就不能妄加評論。兩位作家都認為,寫作方式不是區分文學品質的標準,“經典文學沒有類型”。

隔行如隔山,業餘時間聽聽和自己不同領域的人的觀點,多少會有收穫,這次讀者見面會,我同樣受益頗多。

作協主席用“爆款”評價的懸疑小說,真不是誇張嗎?

紅色書本里確實有毒品、暴力,還有江湖,隱約還洩露出演藝圈的渾水,色情卻很節制,點到為止,如同本書的文辭。冰河的文字真是簡練,樸實而流暢,不拖泥帶水,但也不是乾巴巴的寫情節,緊鑼密鼓的製造懸念之後,適當的地方會描寫環境,會有感而發,這使得全書張弛有序,有了節奏感,有了引人深思的觸火點。

譬如,主人公李可猜測哥哥李進可能叛變時想到的臺詞,“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你若深陷其中,將看不清天堂與地域的界限”;又譬如,李可第一次參與真正意義上的刺殺後,“他在路口恍然四顧,周圍空蕩如夢裡的末日。世界彷彿留給了他一個人,沒有起點和終點,沒有時間和愛情,只有曼谷漸亮的燈火,慢慢地映亮著他的眼淚。”

出版人稱《使徒》是“犯罪嫌疑小說的典範”。文本確實張力充沛,故事情節環環相扣,人物處境險象環生,閱讀時,好像有一雙無形的手揪住讀者的眼睛和心緒,讓人慾罷不能。東南亞毒品世界,替身的替身潛入毒梟身邊,步步驚心,似是雙面間諜又好像不是,有火拼殺戮也有強者柔情,極度黑暗卻似乎存有某種希望和光明……冰河通過他節制卻機巧的文字,擺了一場迷魂陣,寫、讀雙方均能酣暢淋漓地享受一場文字盛宴,27萬多字的書,我兩天就讀完了。

作協主席用“爆款”評價的懸疑小說,真不是誇張嗎?

王躍文先生說,一個作家的貢獻在於能在文學史廊中塑造出不朽的人物形象。合上書,我能輕而易舉地記起書中大多數人物的名字——李可、李進、吳右、何翰、王幹、顧桃、小莊、安娜、秦朗、徐森、孫和尚……通過名字,甚至能想象出一個個不同的人物形象。

這有點奇怪,也許是我很少讀這類作品,空白處容易形成記憶,也許確實是冰河寫得入木三分,把印象注入了我的腦海。在作者筆下,這些形象不是格式化的符號,非好即壞,而是接近於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獨特個體,壞人有好的一面,而好人似乎也有不好的一面——“撇開這個行業的罪惡性不論,這都是有情有義的兄弟……”

懸念始終是本書的亮點,李進為什麼“叛變”、“老家”在何方、吳右的信仰是什麼?直到第一部全篇結束,謎底仍沒有揭曉,當然是為下一部埋下伏筆。作者寫了那麼多人物,製造了那麼多懸念,建構了那麼多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卻從容有度,讀來有遊刃有餘之感。

作協主席用“爆款”評價的懸疑小說,真不是誇張嗎?

王先生評價懸念是小說制勝的重要因素,但單靠情節和懸念不能成就偉大作品,因為人們看過一遍就不會看第二遍了。好的作品還必須回到文學本身,冰河的母親評價兒子“文字過關了”,她母親是上一代文學前輩。有好的故事,又有好的文詞,難怪王躍文主席會不遺餘力地推薦《使徒》。

引用本書策劃人的話概括本書,“《使徒》不僅是一個演員替兄臥底的犯罪懸疑故事,也是一個重新選擇自己人生道路,完成自己使命的故事。”本書主人公以演員身份被動進入黑幫,自導自演一場沒有退路的戲,與之前他作為四線演員的工作完全不在同一級別。內地公安依賴他,黑幫老大利用他,泰國警方和他若即若離,還不算自己生活中的一攤事,李可真是苦逼。

當他演好這一齣戲,自然完成了使命,並且一覽眾山小,實現了鳳凰涅槃。所謂使徒,除卻宗教或政治意義上的光環,是否也可以這樣理解——“身負使命的囚徒”?很多時候,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突圍,成功與否,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人生也是一場沒有彩排的戲,兇險難料,苦樂不知,需要急中生智,需要後果自負,誰又不是命運的使徒呢?

作協主席用“爆款”評價的懸疑小說,真不是誇張嗎?

體驗《使徒》給人閱讀快感的同時,有必要思考它的文學價值,正如躍文先生所言,傳遞價值是文學作品的使命。作為“使徒”,李可有自己的使命,來到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選擇怎樣的人生路徑,註定只能完成怎樣的使命。王先生慶幸自己離開了堅守二十年的公務員崗位,找到了真正喜歡的職業,將愛好和謀生完美結合,寫作,讓他的生命疆域無限擴大。他說,如果再回到過去的日子,他一天也待不下去。這是一個長者語重心長的提醒,至少會促使我們思索——現在的生活是最值得過的人生嗎?對我而言,似乎又到了捫心自問、審視命運的時候,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

除了引發對命運的思考,作者還通過他的文藝積澱,提到很多影視橋段和文學著作,譬如《教父》、《史密斯夫婦》、《潛伏》、《無間道》、《九三年》、《巨人的隕落》等等。文中還使用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比喻,諸如“手機振動,像一條偷襲他的蛇”、“恐懼像這城市的溫度般升騰著”、“他這些話讓李可緊張成要活著下鍋的魚”,“恐懼像大海般深不見底”,等等。這些文藝元素如風信子散落書中,指引讀者去關注那些值得回味的文化成果,去關注一個寫作者的良苦匠心。

早已告別了跟風崇拜偶像的年齡,寫這篇讀書筆記絲毫沒有奉承之意,僅僅是因為喜歡閱讀和書寫,也因為對嚴肅文字工作者的敬意,當然,對王先生的誤解已蕩然無存。王先生說自己文人武相(這使我想到另一個強大的生命,只不過他是“男生女相”,造物主總是把陰陽調和等自然法則賦予一些肩負特殊使命的人),我覺得他是一個清醒的智者,一個有骨氣的文人。買《使徒》那天,我同時買了王先生的《無違》,只讀了幾篇,基本上印證了我對他的印象。(作者:唐朝)

作協主席用“爆款”評價的懸疑小說,真不是誇張嗎?

《使徒》(冰河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