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闖關東嗎?那為何大連話不太同於東北話?

大連話帶著濃厚的膠東風味,俗稱海蠣腔---不太同於北面口音(東北話),為什麼?明明都是以山東人為主體闖的關東,話卻差的這樣大?這裡小編探討一下

1.明朝時這個遼東嘛,它是山東省管的,大連那時還是村子,可能是山東腔也可能不是!但遼東的主要漢人群體,像離大連比較近的城是金州,復州,蓋州...應該不是山東腔!遼東漢人的構成應該很複雜,有山東,河北,河南,應該還有漢化的女真,高麗...但行政屬於山東,自然都是"山東人”

一樣的闖關東嗎?那為何大連話不太同於東北話?

大連那時還是青泥窪子村

一樣的闖關東嗎?那為何大連話不太同於東北話?

皇太極把明山東的遼東變成了清的遼東

皇太極改後金為清,以遼東瀋陽為京,漢八旗都有了,遼東這些漢人不再是山東人,而是關外漢人了,他們的分佈肯定以金州,復州,蓋州...為主!這些漢人話---應該是東北話的基礎!等清軍入關後,順治頒佈了《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遷入遼東有獎!於是很多滿人和漢人都遷到了遼東,靠城邊的滿人多,這也是現在遼寧的滿族佔全國一半的主因(遠遠的高於滿族的老家吉林)!漢人呢?那肯定待遇差一點,離像金州,復州,蓋州城遠一點的地方。漢人以山東的為多,山東百姓大多遷至了旅順,青泥窪子,莊河,來的山東人漁民多,喜歡海...這部分形成了膠腔!進入滿人的密集居住區不多,一般滿人和老的漢人稱他們為海南丟子或山東丟子(瞧不起貶義那種)!這個政策從1644-1678年實行了20多年,到了1678年,康熙把它取消了,又實現了柳條邊政策,就是弄一些邊牆,不讓漢人進邊外!但是注意這時遼東和山東,河北一樣是屬於邊內!漢人是可以來的!

這期間的闖關東稱闖遼東比較恰當!

一樣的闖關東嗎?那為何大連話不太同於東北話?

柳條邊的遼東屬於邊內

1861至1894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邊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斷侵蝕黑龍江邊境,清政府採納了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於咸豐十年(1860年)正式開禁放墾。從此開禁放墾,鼓勵移民實邊,以振興邊外的經濟。這期間,闖關東的百姓已經大規模向黑龍江地區遷移。

這期間的闖關東應該叫闖邊外比較恰當!

一樣的闖關東嗎?那為何大連話不太同於東北話?

東清鐵路的修建

1894年,甲午戰爭,遼東是主戰場,旅順衛和金州城人口損失比較大...原來說東北話的人越來越少...1896-1903年,東清鐵路修好了...俄國霸佔了旅大地區,起名關東州,並在山東人比較多的青泥窪子村建了大連...大連海蠣腔成型!

2年之後日本打進來了...奪下後也把旅大叫做關東州...關東最南面最缺乏東北話基礎的地方成了殖民地關東州,當時日軍戰敗,國民政府接管時以金州石河為界的,蘇軍不讓進旅大關東州,當然1955以後回到了祖國懷抱...話再回到闖關東,由於東清鐵路的興建,沿著鐵路線的工廠的陸陸續續的興建,東北的經濟環境發展的非常快,真正意義上的闖關東來了,有的去種地,有的去工廠,有的去挖框,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鞍山,撫順,都是闖關東的熱點,當然鐵路瀋陽是樞紐,水路大連是樞紐...山東膠東人走的大連比較多,留在大連的也多,但是大連話不是這次闖關東形成的,它形成的基礎應該是第一次闖遼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