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生為天使卻必須長大成人

王朔說過,孩子們生下來都是天使,大人把他們教育成“人”。也許如此,其描寫男孩青春成長的小說才會被命名為《動物兇猛》。無處安放的青春,使瘋狂成長中的男孩無異於兇猛的動物,他們茫然、暴力、充滿無序的競爭,時刻燃燒著過剩的荷爾蒙。

《狗十三》:生為天使卻必須長大成人

無獨有偶,曹保平導演的講述女孩子成長的青春片被命名為《狗十三》,影片內設置了兩條名為愛因斯坦的狗。一條狗為真的愛因斯坦,是女孩的初心和情感的寄託;另一條是愛因斯坦走失後繼母找來的替代品,是女孩接受成人世界法則,把內心的執念深深藏起的象徵。

《狗十三》:生為天使卻必須長大成人

片中女主角李玩才十三歲,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她,爺爺奶奶雖然寵愛她,但卻會讓她喝下不喜歡的牛奶;忙碌的爸爸會偶爾出現關心她,但他都不認識自己的班主任,用幾張百元鈔票簡單完成父愛表達;她還被剛剛出生的弟弟奪走關注,稀釋本來已經不多的家庭溫暖。雖然有苦有甜,但李玩的生活還算正常。

《狗十三》:生為天使卻必須長大成人

愛因斯坦的丟失,讓李玩和家人之間維持著的表面和諧被打破,成為她必須長大成人的催化劑。女兒和父親的強力衝突,既是家長和孩子溝通不暢導致的結果,也是大人和小孩人生觀的一次碰撞。

《狗十三》:生為天使卻必須長大成人

李玩喜歡物理,卻被父親強迫選擇了更實用的英語補習班;李玩執著找回愛因斯坦,卻被繼母以另一條狗來以假亂真。如果站在李玩的立場,她遭遇的一切就如同她在英文單詞hypocritical讀懂的偽善;而如果站在父親立場,送來一條狗陪伴女兒,給予她金錢,為她的前途著想,也是父親對女兒的期許和愛。

《狗十三》:生為天使卻必須長大成人

雖然這愛暫時不被女兒理解和接受,但影片最後在車內的一場戲,父女和解之時,女兒完成了一次殘酷而必須的成長,痛哭的父親又何嘗不是呢?本片高級之處正在於,對於家庭親情之間的矛盾,沒有刻意去分辨大是大非,也沒有偏頗地站在孩子或家長的某一方,但該有的反思和批判隱含其中,該有的理解和蛻變一絲不少。

很多青春片裡描述的青春成長都伴隨著殘酷和疼痛,是危險的,如同第二次分娩,過去了就是成人,過不去就是事故。《動物兇猛》的最終可能是和記憶捉迷藏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也可能是現在進行時的《匆匆那年》,但總得經歷《狗十三》裡的青春洗禮和成長蛻變。

《狗十三》:生為天使卻必須長大成人

主動吃下狗肉的李玩,完成了和成人世界的妥協,自己也變成了大人。但再次遇到最初的愛因斯坦時,猶如鏡中自窺,那個擁有青春初心的自己依然還在。兩條愛因斯坦的不同命運,也隱喻著平行宇宙中可能存在另一個成長失敗的李玩。

《狗十三》:生為天使卻必須長大成人

電影《狗十三》五年前就曾獲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由張雪迎、果靖霖等實力派演員們主演。近日正式上映,電影中描述的成人與孩子,成長與缺失等諸多中國式家庭的問題依舊比比皆是。要不然,曾經以叛逆和個性著稱的80後,怎麼會在陪著孩子做作業時突然變身暴躁狂魔?

《狗十三》:生為天使卻必須長大成人

天使降生,總要面對和經歷社會現實的洗禮,才能成人。作為調節家庭關係的一劑良藥,電影《狗十三》值得孩子和家長們一起去看,看看我們曾經的青春,看看現在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