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破产了,是宿命还是咎由自取?

<strong>二个小故事

第一个

一个1980年的超市朋友,这个月刚被列入失信人名单,金额不大58万。我们两个彻夜长谈,捋了捋这十年他的足迹和行为。

朋友15年前,一个小肉店起家,积攒了一部分钱后,来到山东西南的一个城市,开始开小超市,累积10年,在2013年,已经有16家店了。他自认为转折点是2013年的采购经理离开,导致供货商没有现金不发货,到这个月被银行列入失信名单一败涂地。可是我认识他这么久以来,非常清楚其企业的运营状况。简单来列举一下吧!

十年来,没有一年去分析当年的营运状况。只知道销售状况,供货商应付款有个大概,而各项费用支出缺少明细,更不用说下一年的预算状况。

超市行业的特点是,每天都有大量现金进账,而付款则在一个月后对账,到付出去几乎要50天了,手头可支配现金够多,就误认为自己赚钱。而银行由于看到如此巨大的流水,也就敢授信,最终银行授信300万,这期间,企业根本没有战略规划。

经济下行,破产了,是宿命还是咎由自取?

2012年,购买的宝马5系,这么多年来却不去给员工进行薪资和绩效调整,跟了6年的采购。每月薪水只有5500左右,没有社保,没有绩效,没有分红。结果就是带走一批资源单干,还给供货商说了一句,注意你们的货款。

而供货商方面,其几乎应付款达到了500多万,每年没有对供货商进行详细管理和支持,也没有答谢公关行为,说实话,超市行业除了看成顾客是衣食父母,供货商真就是手足兄弟。但当有供货商资金困难时候,找到他提前支付货款,其还按照月利息3%的规则去克扣,更多时候是不到时间不付款,更有账期到时间,还延迟付款。最终2013年下半年采购经理的离职,所有问题开始爆发。

经济下行,破产了,是宿命还是咎由自取?

第二个

超市供货商,农产品加工企业。省龙头企业,省名牌企业。

企业产品性价比一般,但企业为了建样板种植、养殖和加工专门成立个一个小组,不是负责项目实施,而是负责对政府部门提供各类可行性报告,有时候甚至花几万块跑到大学里找老师关在酒店里写可行性报告。

所以从财政口的国家、省、地市配套项目资金

开发银行的贴息贷款

林业部门、商务主管部门的配套补贴资金

<strong>凡能拿的国家补贴,政府资源和政策都拿了

经济下行,破产了,是宿命还是咎由自取?

资金来了不是用来做产品研发升级和生产流程的改造,而是为了项目验收做一些一次性场面工程。20年下来,企业法人竟然成了地市一级代表(你懂的)。过多的重视终端形象,过多的应付领导视察,样板考察。

<strong>产品价格一流,包装设计二流,产品质量三流。

最后,由于一笔200万的贷款,爆出了8家银行3000万的窟窿无法补上,挂了。

就在出事前的2月,刚喜提路虎一辆。员工这么多年只有个别亲属经理有五险。基层员工采取计件和提成发工资。人才和研发队伍处于需要的时候,在小圈子里买配方,全部员工还处在休一天班扣一天工资阶段(薪水按照月薪除以当月天数,休一天就减掉一天的做法)。年终福利就是临期公司产品。

几十万的EMBA眼都不眨就报名,什么斯巴达、教练技术等统统都报名去了。

当下,经济下行,网上一片政府韭菜说、银行吸血说、税务工商逼死人说.......

这时候倒下来的企业,反问一句

你符合劳动法吗?

你给员工多少福利和支持?

银行给你钱的时候你是否真真实实的做提高效率的事情?

你每年的财务报表是否真真实实反应你的运营能力?

你有过预算应对大环境变化吗?

<strong>倒下这一批,更多的规范性的企业发展壮大起来,该退出历史舞台的,终究挡不住发展的车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