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那一场流芳千古的酒局

“杯酒释兵权”,那一场流芳千古的酒局

近日来,看到好多关于北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谈论。

结果越看越气愤,居然说这是赵匡胤一生干下的最愚蠢的事情。理由就是此事之后北宋长年的无力疲敝,对外软弱。后来的"靖康之耻"与南宋小朝廷的情况也都是由此而来,简直荒谬!

最可恨的居然有不少人赞同此等言论,真是搞笑。

脱离实际环境来大论天下如何,这谁都会。说不定小学三年级都能讲得比您好,毕竟谁都可以瞎加自己的观点上去。现实的情况如何,您去看看真实的大环境,就知道具体为什么当时老赵要那么做了。

“杯酒释兵权”,那一场流芳千古的酒局

先说背景。

从唐朝都城被黄巢攻破开始,一直到宋朝建国初年,中间混战了共计54年。以古代人的寿命算起最多过去一两代人,就算战乱也最多三代人过去了。可是大家都知道,这五十四年间居然出现了古代史上从未有过的王朝更迭"盛景",前前后后一共换了十来个大大小小的王朝。最厉害的是都还有名有姓,有始有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代十国"时代。

在这个时代您要是随便抓个人问:目前最危险的职业是什么?大家一定众口同声的告诉你:皇帝!

啥?皇帝?不错,从唐末以来,不算小国家,中原地区一共更迭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最长的是后梁,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仅四年,后周九年,都不足十年。这时做皇帝是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危险。您可能笑道:高风险,高回报嘛。

错了,不仅没有高回报,而是只有高风险。

从后梁第一个皇帝朱温算起,很少有皇帝能够得到善终。每个王朝平均只有三个皇帝,就是开国、继承以及亡国之君这样的标准顺序依次排列。我统计了一下,合计有14个皇帝,每人执政时间最多不超过5年。由于政变战争被杀死的有6人,受惊吓忧愤而死的有3人。更加惨烈的有2人,分别被绳子勒死和自焚而死。稍微好点的死法就是病逝了,都是后周的皇帝:郭威和柴荣,这两位是最有可能结束乱世的,可惜。而最好的死法居然是被抓到契丹的后晋少帝石重贵,自然死亡,真是讽刺。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里,我都瞠目结舌了。这些人好歹也是九五之尊,大多数死的时候却很不体面。完全给大伙提供了一个"论皇帝多种死法"的经典模板。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特想知道他们后代的同行们看到这些人时在想什么?

我问朱元璋,朱八一定回答:"都是废物。"问崇祯皇帝,小朱一定尴尬的笑笑:"我来贡献个新玩法!"

“杯酒释兵权”,那一场流芳千古的酒局

再说赵匡胤的具体操作手法。

下图是我截的图,大家将就看一下,我是越看越佩服赵大,其人无愧历代开国皇帝最仁慈的一位。再拍点马屁的话,在限定的环境里面,他做到了有情有义。

“杯酒释兵权”,那一场流芳千古的酒局

其实大家都知道,背后出主意的是那个史上最会吹牛皮的宰相:赵普。嘿嘿,半部论语治天下,您信吗?

虽然吹牛皮,但是不碍着他老人家会出主意。跟着老赵开始,他出过不少的主意,不过他这次给老赵出的主意实在是人生中最为经典的一次!简在帝心,两人一拍即合,促成了这次流芳千古的

酒局

不是愚蠢至极吗,为什么流芳千古?

前面的真是扯淡,我就问一个问题,历朝历代开国者是如何对待功臣的?

狡兔死走狗烹、鸟飞绝良弓藏。这12个字说来轻松,实则是历朝历代开国功臣用血与泪一字一笔的刻上去的啊。秦始汉高,都是怎么干的?唐宗明祖表示既然前人有模板,那我还是怎么干。最厉害的还是老朱,典型的阶级斗争分子,铁血杀人狂。把同甘共苦的兄弟杀得胆战心惊、寥寥无几的,这在历史上还真没有了,后来者不论。

老赵呢,按说他是最有理由这么干的,前面那些同行的血应该都还没干呢。什么开国大臣、结拜兄弟之类的,五代那么荒唐的年代里都是扯淡。唯有干掉你们这些尾大不掉的,我才能够高枕无忧。

他却偏偏不,我就是要来点不一样的!

都掏心窝子了,当年"黄袍加身"回转汴梁对着孤儿寡母说的那番话,毕竟不想别人对自己说起。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肯定背后还有威之以力。这一套组合太祖长拳打下来,再厉害的老兄弟也是白给。

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这些人是明白大势所趋也好,还是人在屋檐下也罢。事实就是从唐朝安史之乱开始,延绵在这片苦难大地上近两百年多年的藩镇之乱,有宋一朝以来,终结了!

从公元755年开始,多少仁人志士、英雄人物梦里现实都想过该如何解决的问题,被解决了。您说是运气也好,实力也罢,但是旧时代确实是在这里结束的,当然新时代也必由此开启。

再插一句,前面这些将领有从老赵一直到底的功臣,也有曾经八拜之交的结义兄弟。保存一直以来的手足性命,是为有情;稳住多年兄弟的荣华富贵,是为有义。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也真可以了!完成此事,大气魄、大智慧、大手段缺一不可,还愚蠢!那我认输。

“杯酒释兵权”,那一场流芳千古的酒局

最后辩宋代积弱问题。

中原经历五代十国的创伤,人口、经济、实力都远远落后于北方已经成国多年的契丹了。各种"儿皇帝""侄皇帝"就是明证,而刚刚成立的北宋其实和前面的五代在实力本质上没有区别。老赵为了防止藩镇之乱采取强干弱枝的方法,练就了只听命于皇帝且极具战斗力的宋初禁军。

何以见得?在老赵后面执政的十六年里,这支军队帮助他占荆湖、灭后蜀、定江南,一举奠定了宋朝百年基业,可谓成功。无奈刚刚一统中原,却来了一出"烛影斧声"。可叹!

有人说:老赵被契丹人打得落荒而逃,最后还要搞封桩库赎回燕地。这是他软弱的明证。又是强词夺理了。纵是英明神武,被毛爷爷赞为"史上第一能打皇帝"的唐太宗,也曾经被突厥逼得签订城下之盟。只不过后来他接盘完整的帝国,卧薪尝胆数年,最后一举完成了绝地反杀。而老赵是机会差了点,时间少了点。

还是上面的老方法,不脱离实际语境说话。看宋朝这么多年一直面对的对手,从来都是两个强盛的游牧民族:辽金、金元。这是以往没有一个中原王朝碰到过的局面。

农耕与游牧本来在先天对立上就一直讨不到好,更何况两个。再说面对最后一统天下,扫荡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南宋朝廷是坚持到最后一个被歼灭的大国。不过那都是百年以来的故事了,儿孙自己不行,要怪先祖不努力?这世间哪有这种道理。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赵匡胤是一个欠缺点时间的唐太宗,而"杯酒释兵权"更是让人看到了千年下,赤裸裸冰冷冷的权力里面,少有的一点暖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