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通州三大河流:涼水河、北運河、蕭太后近日紛紛傳來好消息!

6日,北京市水務局舉辦“政務開放日”活動,來自各行業的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人參觀了槐房再生水廠,並瞭解了涼水河洋橋段環境綜合治理情況。據市水務局黨組副書記潘安君介紹,到2017年底本市將全面建立市、區、鄉鎮(街道)、村四級河長體系,目前全市已有5920名河長上崗參與河湖管理保護工作。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涼水河馬駒橋新閘

據涼水河管理處副主任黎小紅介紹,<strong>涼水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正在進行中,將疏挖河道27.5公里,清淤約21萬立方米,並對老閘拆除重建,預計2017年底完成主體工程。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涼水河景觀

涼水河景觀

“涼水河綜合治理二期工程也已經計劃於2017年9月汛後開始建設施工,在一期工程基礎上,增加監控預警信息化系統,用於監控防洪調度等,還會進行護坡生態修復、橋樑改造等內容,預計2018年5月完成主體工作。”

<strong>二、蕭太后河新增綠地4290畝 五環外通航

最近,通州臺湖鎮鋪頭村的村民們發現,穿村而過的蕭太后河引來上千只白鷺棲息。今年年底,蕭太后河整治工程就將完工,屆時,全流域將形成水面921畝,新增綠地4290畝。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昨兒一早,記者來到鋪頭村北的蕭太后河邊。河水清亮,倒映出大朵白雲,成群的白鷺邁著長腿在淺灘中覓食,悠然自得。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天矇矇亮的時候白鷺最多,水裡、天上、樹叢裡到處都是,少說得上千只。”在河邊住了半輩子的村民劉安慶說,上千只白鷺同時在這兒落腳,他還是頭一次見著。早在一個月前,這些“貴客”就引起了村民的注意。一個多月過去了,成群的白鷺仍在此流連,而且越聚越多,似乎決定從此紮根蕭太后河。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良禽擇木而棲

記者瞭解到,我國20種鷺科鳥禽中,屬白鷺最珍貴。這種優雅的白色大鳥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地和潮溼的森林裡,因其對環境較為挑剔,又被稱為水質狀況監測鳥。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此前,由於每天有數萬立方米汙水直排入河,且沿線汙水處理能力滯後,蕭太后河遭受嚴重汙染,臭不可聞。甭說大群白鷺落腳,就是小魚小蝦,也漸漸絕跡。如今,隨著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小魚小蝦漸漸回來了。“有吃有喝,白鷺安家也就不奇怪了。”劉安慶說。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2016年,本市啟動了蕭太后河生態修復工程,朝陽、通州兩區聯手開展上下游溯源治汙,封堵排汙口、清退低級次產業。同時在兩岸打造濱水林帶,恢復自然生態。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眼下,隨著定福莊再生水廠、碧水汙水處理廠的竣工投用,蕭太后河的入河汙水已經大大減少。曾經的臭水溝,正一天天恢復水清岸綠。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不僅是通州區,位於上游朝陽區的蕭太后河馬家灣溼地此前也曾有上百隻白鷺現身。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今年年底,蕭太后河全流域將形成水面921畝,新增綠地4290畝。為了保留漕運歷史<strong>,五環以外的3.4公里河段還有望實現河面行船通航,供遊客乘船觀賞。屆時,蕭太后河將恢復“水清、岸綠、景美、蘊深”的景象。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strong>三、京杭大運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擬2020年正式通航

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京杭大運河,不但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

未來,北京將對大運河相關的文化遺存和歷史文物列出清單,分類分級保護,並把疏解整治與文化保護傳承結合起來,確定修復提升的內涵標準,規劃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生態帶、產業帶。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9月6日,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目前已經成立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組,正在研究編制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五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其中,保護建設規劃、五年行動計劃將在今年年底前推出。<strong>按照規劃,京杭大運河通州-香河-武清段2020年正式通航。

通州涼水河主體工程年底完工 蕭太后河白鷺飛、北運河將通航

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將聚焦修繕文物、挖掘內涵、整治環境、提升品質等重點方面,按照遺產保護、環境整治、水系治理、文脈挖掘、文化項目建設、旅遊開發等類別,列出未來五年任務項目清單,為制定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五年行動計劃提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